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佩妮Penny的世界
大家好,我是佩妮。
AI硬件是近期创投行业非常热的一个方向,从大类的眼镜,耳机,到各种创新消费电子,包括机器人,都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创业团队。也是在当下投资低谷时期,投资人都比较重视的一个细分领域。
今天这期,我邀请了Haivivi(中文名:跃然创新)的联合创始人高峰,和我一起录了一期播客。
Haivivi是做儿童AI玩具的,2021年成立。团队主要成员来自原天猫精灵,锤子科技等。目前已完成3轮融资,股东包括蓝驰,高秉强,李泽湘教授的风投基金,启赋资本,壹叁资本。
在大部分硬件都主打效率和功能性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做儿童+情感陪伴产品。
似乎有那么点非主流,但是听完播客,你会感觉合情合理。
创业就是这样,你过去的每一段经历,每一个选择,都好像在为你今天做的事铺垫。
他们的第一款产品BubblePal已经在上个月全球同步首发,本体是一个可以挂在毛绒玩具上,通过按压泡泡按钮和小朋友对话聊天的挂坠。作为一个家有幼儿园娃的老母亲,我也体验了这款产品。
诚实地说,我觉得超出我的预期。角色扮演丰富度,回答质量,速度,英文能力,都可圈可点。
好了说回来正题。下面主要是这次聊到的一些观点。
1)关于AI玩具产品到底提供了什么核心的功能和体验?满足了什么样的场景需求?
团队认为,Bubble Pal是孩子的朋友和伙伴,他不是一个单纯的音箱或者故事机。
从产品硬件形态来看,可能技术架构差不多,但是场景截然不同。小爱或者天猫精灵,就像你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你只有在要听故事问天气和扫地的时候想起来。他类似一种上对下的视角。
而Bubble Pal是朋友的平行视角,他的初衷就是让孩子最爱的毛绒玩具可以跟他对话。毛绒玩具天然就是放在玩耍区或者床上,和孩子的距离很贴近,而人类袒露心扉是需要必要条件的,比如说距离感,你不可能能对一个离你6米的音箱跟他诉说你今天的心情。
2)AI玩具是否应该承担教育的功能?
大家都知道家长愿意为教育买单,所以如果宣称AI玩具可以给小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智力开发能力,当然会更有助于产品销售。
但是团队的说法很实在,他们告诉我产品并不包含任何课程化的内容,即使Bubble Pal的英文对话表现非常好,他完全可以成为类GPT-4o口语教练用法的存在。但是团队并没有强调这个。
他们始终认为陪伴是一种最好的教育,玩具本身是用来玩的,在过程有所得,比直接奔着那个分数的目标去更加重要。
他们的投资人高秉强教授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觉得中国有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不要让他们还没有真正接触知识时,就开始对知识感到厌倦。
他对于Haivivi这家公司未来的期许,就是用可爱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和好奇就够了,其他的,等他们长大了,会有更好的老师。
真正对生活的热爱,应该是在生活中发现的。
3)关于很多AI硬件产品是否只是对大模型的简单套壳?
也许很多人会把产品简单粗暴的理解为大模型加上扩音器,但是实际上不是。
团队在产品的工业设计花了很多心思,如何更好地,更安全给孩子使用(包括按压的泡泡都是食品级的硅胶)。
另外,后端的大模型也接入了多家主流厂商,会综合衡量各家大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包括成本、质量和开发者友好程度、配合度来选择。这也是目前AI应用开发者比较理性的一种方式。团队本身也有训练自己的小模型,如何更好进行情感表达,趣味性上做了很多的微调。
还有里面IP角色的设定,每个新用户进入都可以选择一个角色,比如这里我选择的是我的孩子,很喜欢的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公主。而公司也已经储备了不少IP合作授权。
不同角色,他的语音语调甚至对话方式都完全不同,这个大家回头可以体验一下。
好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差异,就在这些细节之中。
4)关于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选择?
实际上现在AI硬件产品出海已经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
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北美的市场用户对AI产品的理解教育相对成熟,接受程度比较高。客单价和对于订阅服务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比如北美的用户收到产品他就会问,这是不是硬件版的character.ai。
当然做海外市场也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说数据的合规性问题,不同区域之间政策差别很大,非常复杂。包括海外的渠道建设品牌推广,都是难题,但是做好了也是公司的壁垒之一。
5)关于融资。
我们聊了公司早期创业融资那些故事。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是一个很难融资的时代,尤其是对于早期还没有数据验证公司来说。很多事情窗口期很重要,但是那个不是你能去预测的。
从Haivivi团队的经历(做过硬件,做过爱奇艺的儿童产品)来看,做这件事似乎是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实际上他们过程也经历了很多波折。
我只能说,坚持你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坚持做你认为能得到市场响应的产品。
走自己的路,任他东南西北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