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CP+展会正式开幕的第一天,在经历了数日的新品发布之后,CP+进入了紧张的展会环节。本届CP+上看点颇多,入门产品和微单产品成为CP+上的绝对主角;而副厂镜头在今年上演了强势逆袭;国产影像品牌正在自信走出国门。究竟本届CP+会带来什么惊喜,我们在这里为大家揭晓。
·从用户出发 本届CP+是入门相机的主场
本届CP+的所有新品都已经揭晓。从整体来看,本届CP+是近几年来新品最为丰富的一届,在1-2月期间发布的相机新品多达十余款,加上镜头产品有接近三十款。在诸多新品中,可以发现几乎大部分相机都是针对于入门用户而设计,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性相机产品仅有索尼索尼A7 III、宾得K-1 II和富士X-H1三款,而且严格意义来说,索尼A7 III也是全画幅产品中的入门产线。
严格意义上,CP+上专业相机只有3款
不仅入门产品数量多,而且本届CP+上,3000元左右的产品数量更多,富士X-A5与X-A20、佳能1500D/3000D、松下GF10、奥林巴斯E-PL9。这些产品定位都是绝对的最入门产品线,这些产品是相机大范围普及的先头部队。本届CP+中定位最为入门的可换镜头产品,当数佳能3000D。这款相机可以说打破了以往入门单反的定位,国内上市价格应该在2000元左右,进一步拉低了摄影的入门门槛。
佳能3000D,套机海外上市价格只有2400元,开创了入门新低
入门产品大量普及,可以说是专业相机厂商应对拍照手机的一次集体动作。如今的入门相机产品,不管是卡片机,还是入门微单单反,都面临着手机拍照的威胁。随着双摄像头、手机4K视频、甚至于手机专业摄影模式的日益普及,很多用户对于手机的信赖度大大提升,以往会纠结于入门产品和手机之间的用户,会逐渐地趋于手机摄影。这种危机感,促进了入门市场的又一次爆发。
入门爆发,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情,这意味着大家可以用更少的钱,就能感受到摄影的魅力。20年前,摄影是专业摄影师和记者的工作;10年前,专业相机有钱人手中的大玩具;5年前,全画幅相机步入万元时代。到了2018年,大众摄影的概念将会被更多人接受,未来的相机产品,专业会更专业,但是入门级的产品则会更廉价,让每个人都能实现摄影的梦想,才是相机发展的真正梦想吧。
·微单VS单反 新品数量9比3差距悬殊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网友提出我所说的“2018年是微单相机爆发的一年”,这个问题太过于夸张。但是毫不夸张的告诉你,2018年不仅是微单相机十周年,绝对也是微单相机爆发的一年,微单相机的大爆发,就在本届CP+上就得以显现。
2018年新品相机,微单对单反,比分9比3
8年前,2010年2月份,同样是CP+展会,索尼带来了自己的APS-C画幅微单原型机的展示。当时的微单,代表着廉价,代表着入门,代表着一种刚刚起步的摄影新器材。但是2018年,微单相机十周年,微单相机已经成为了每个相机厂商都拥有相机的完整相机体系。
2010年CP+展会,索尼带来了NEX系列原型机,2018年带来了第三代全幅微单A7III
2017年全年,共有12款微单相机,准确说是无反相机诞生,而单反阵营则只有5款新品。2018年1-2月间,已经有9款微单发布,而单反相机只有3款;而2018年9月25日还有更为重要的Photokina展会,相信9月份的新品数量会比1-2月更多!
索尼微单8周年,这一次交出了满意答卷
微单相机,这个话题在今年聊得太多。但是既然是CP+的第一天,我们又必然避不开微单相机。对于本届CP+上来说,微单相机的看点非常多。首先是最近惊艳全网的索尼A7 III。这款相机有着接近于A9的动态拍摄性能,与A9相同的对焦系统,加上10fps的追焦连拍,配合超强的高感表现,毫无疑问A7 III是本届CP+上的明星产品,也是索尼微单八周年的满意答卷。
M50是佳能新一代微单,也是佳能4K入门化的标志
佳能M50是佳能新一代的微单相机,入门我们说不上这款相机的定位到底是M5的换代产品,还是全新的新系列。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佳能第一款搭载了4K视频的APS-C画幅入门相机。
富士X-H1,是本届CP+上定位最高的相机之一
富士一口气带来了三款微单,X-H1是目前富士的旗舰产品,而剩下两款则全部是入门级的相机。富士X-H1的性能强悍,堪称现在最强大的APS-C相机之一,而连发两款入门级微单,也表明了本届CP+放眼于入门市场的态度。
M43系统,在本届CP+上将入门和便携性展示的淋漓尽致
最后,M43阵营也是带来了四款新产品。除了早些时间CES上发布的GH5S,其余产品全部是入门产品。M43相机系统,最大的特色在于便携性,这一次不论是定位中端的GX9,还是面向入门的GF10和E-PL9,都将便携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副厂镜头全面逆袭 三大厂商无新镜!
2018年,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截止到3月1日CP+首日,佳能、尼康、索尼没有在CP+新品发布期间内发布一款新品镜头。而三大副厂,适马、腾龙、图丽,以及蔡司、三阳等等,发布了大量的新镜头。形成了副厂逼宫原厂之势。
这一次CP+,副厂品牌带来了十多枚新镜头,但是原厂镜头寥寥无几
相机与镜头,是摄影中绝对重要的两大要素,二者缺一不可。虽然CP+上新机众多,但是却没有原厂镜头,这是非常意外的。可以说,原厂镜头在曾经是消费者心中的信仰,但是这些年原厂镜头的光环正在减退。
镜头新品是CP+上的重点,这一届CP+上,适马、腾龙依然表现抢眼
对于镜头来说,曾经的副厂镜头,往往有着“味道差”、“画质不好”、“色彩不佳”、“容易跑焦”、“廉价”等等诸多标签。但这些年,以适马和腾龙为代表,副厂镜头高调进军专业镜头,很多镜头不仅画质好,而且价格比原厂便宜许多,成为了很多消费者追捧的神头。跑焦、廉价、素质差这些标签,在2018年早就不再是副厂镜头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而是高性价比、黑科技等等新标签。
虽然如今的副厂镜头还有一些缺点,例如很多镜头体积大、部分镜头兼容性依然有问题等等,但是毫无疑问副厂镜头和原厂镜头在2018年,已经没有了明显的差距。作为消费者来说,原厂的信仰正在衰退。另外一方面,如今原厂镜头的更新频率并不高,但是副厂镜头却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副厂定焦镜头,2012年适马发布35mm f/1.4 ART时,Art系列曾经被不少人嘲讽,但是到2018年,不会有人怀疑副厂定焦镜头的实力。
像Samyang镜头,如今已经成为了知名的手动镜头品牌
对于原厂镜头来说,如今应该感到危机感,本届CP+上,不论是适马之前发布的14-24mm f/2.8,还是腾龙刚发布的70-210mm f/4,或者是三阳的小outs 50mm f/1.2,都有着叫板原厂的意味。曾经的康泰时机身技术出色,但是在数码化大潮中,蔡司只剩下了镜头留存市场而康泰时彻底被时代淘汰。例如宾得,已经鲜有原厂镜头推出,如果原厂镜头不努力,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杀机。
·国产再次走出国门 品牌自信大幅提升
国内品牌走出国门,2018年不是第一年。最早的国产品牌出国门,我们拿得出手的往往只是一些配件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议价能力,是早些年国产品牌走出国门面临的最大问题。2018年CP+上,我们可以看到国产品牌如今已经自信满满地走出国门,一只脚已经站在了登上世界舞台的台阶之上。
配件品牌是最早开始兴起的国内摄影厂商,如今很多厂商已经颇具规模
国内最早开始兴起,也是国货最早最初国门面向世界展台的,是配件厂商。如今国内配件厂商很多已经做大做强,走出国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本届CP+上,我们可以看到DJI、中一光学、老蛙光学、思锐、耐司滤镜、卡菲等等诸多品牌已经来到了CP+,国外舞台上的中国身影不再仅仅是配件厂商。
DJI是如今中国产品自信走出国门的代表厂商
走出国门,谈何容易?如今国内影像品牌,走出国门最彻底的,就是DJI,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大疆。对于大疆来说,在如今的飞行器领域和稳定器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大疆成功的秘籍不在于市场推广,也不在于品牌营销,而是出色的产品口碑,以及扎根于技术研发的品牌策略。
扎根于技术,才是国产品牌立足之本(图为即将发布的中一光学50mm f/0.95佳能口)
我们总是讨论国产,爱也好,骂也罢,其实都是希望我们的国产品牌能够做大做强。但是毫无疑问,如今的相机市场,依然是日系厂商的天下,就算是辈分更高的欧洲品牌,如今在民用市场上也不能和日系品牌抗争。日本品牌,例如佳能、例如尼康,其实在刚起步的时候,也是和如今的中一光学、老蛙光学一样,靠着一点技术逐步摸索。这个过程很慢,而且容不得太多错误,但是如果中国相机品牌想要发展,这个过程是必须有,而且也是值得有的。
国产镜头如今从定焦镜头开始,正在快速追赶国外品牌
可以看到,如今国产品牌正在快步追赶国外相机产品。首先是配件产品,也就是生产难度最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线,如今国内的配件已经基本可以和国际主流水平持平。虽然高端产品仍有差距,但是每一年的进步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镜头和机身来说,电子化依然是中国品牌严重欠缺的技能点,不用说传感器技术,就连自动对焦技术我们如今依然捉襟见肘。从这个层面来看,国产品牌虽然已经走出国门,但是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回到本届CP+,为何说中国品牌如今越来越自信。最早我们出过展示,并不敢与国外品牌同台抗争。但是如今的国产品牌,很多已经有了和国际品牌抗衡的勇气。例如滤镜、三脚架、闪光灯等配件厂商,例如国产手动镜头,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去量产,去国外销售自己的产品。摆脱小作坊,走向国际大舞台,这是或许是这几年国产影像品牌最大的进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