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可穿戴频道原创]编者按:从概念之初到正式发布,Apple Watch错过了可穿戴设备由初生到学步的懵懂岁月。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当行业发展屡遭瓶颈时,人们再度寄希望于苹果,愿Apple Watch能够成为继iPhone、iPad后的下一座灯塔,指明前进的方向。
“一年之计在此时”,这是希望之春,亦是失望之冬。但即便如此,2015仍将是Apple Watch元年,亦是智能穿戴加冠之年。
能否再做灯塔?Apple Watch的变革与停滞
个性定制款式丰,家有手表初长成
尽管已有外观设计更接近传统腕表的Moto 360成功在先,但Apple Watch的外在价值则在于首次完成了智能手表向“手表”概念的趋同与过渡。突破了Moto 360高达46mm的大表径局限,Apple Watch共分3种版本2种尺寸,不同的颜色、材质与腕带搭配出了多达38种不同款式,从2588元到12.68万元,完全迎合了不同品味、性别、需求与消费能力的用户。
Apple Watch的销售模式更接近传统腕表(图片来自arstechnica)
“谁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Apple Watch”。Apple Watch在凭借品牌溢价打入可穿戴市场的同时,专业的展柜、细致周到的选购服务使之融合了些许的时尚内涵和传统腕表的销售模式。也使得入门款Apple Watch Sport成为了行业内最有可能对低价传统腕表造成冲击的产品,甚至足以吸引从不佩戴手表的潜在用户关注。
相比于瑞士腕表,Apple Watch缺乏传承价值(图片来自腕表之家)
但反观高端市场,专注于奢华概念的Apple Watch Edition则很难在其中找准定位。相比于江诗丹顿、宝玑等瑞士品牌同价位的入门表款,Apple Watch缺失的不仅仅是历史内涵,还有科技公司望尘莫及的工匠精神:过快的迭代速度加剧流失了其传承价值,易于老化的晶振及锂电池等元件大大降低了Apple Watch的耐久性。
因此,Apple Watch细分市场的行为对于行业而言虽有变革,却过为已甚。而有关奢华版本“值”或“不值”的问题,则取决于消费者对Apple Watch的认识:它究竟是一部专注于交互,且散发着廉价本质的消费类电子设备;还是用于获悉时间、彰显身份与品味的配饰,相信更多人会倾向于前者。
语音服务受众广,创新交互体验佳
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调查显示,2014年搭载Android Wear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全年出货量仅72万。相比于仅首批组装订单就已高达500万的Apple Watch,苹果的自信从何而来?答案或许是Watch OS。那么,又是什么让Google一手搭建的可穿戴帝国岌岌可危?答案一定是交互性与本土化。
即便是Moto 360也难挽Android Wear遇冷的局面
Android Wear作为昔日最具标杆意义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不得不说Watch OS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它的运行理念,其中包括对自家手机平台功能与服务的完全整合。但为什么相似的模式在两种系统所对应的设备上展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效果?简单来说,Android Wear所覆盖的受众仅局限于美国。
Google Now的局限性影响了Android Wear整体体验(图片来自推酷)
作为Android Wear的灵魂,尽管此前有传闻称Google Now将支持多国语言,但最终却被无限延期。反观在我国已有数年用户基础的苹果Siri,不仅能够更快更好地为我们提供本土化生活助手服务,其所援引的强大语言库还能将用户的语音消息转化成文字,以便支持SMS短信以及社交软件。
数码表冠让Apple Watch更易用(图片来自官网)
在交互方面,同样是两款屏幕狭小的智能手表,Android Wear则过于依赖语音控制和手指动作。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在滑动屏幕的同时会严重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团队为Apple Watch添加了一个极富传统元素且实用性极高的数码表冠:或旋、或按,我们即可流畅完成滚动、缩放、返回等操作。
Android Wear硬件难统一(图片来自Greenbot)
不只这些,由于Android Wear的硬件设备缺乏统一标准,因此搭载这一系统的智能手表大多不具备通话功能。尽管Apple Watch仍未脱离手机的束缚,但支持双向通话的它无疑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尽管有人指责这一功能简直愚昧:在公众场合对着手表讲话不仅十分尴尬,且容易暴露隐私。但你或许只需一部蓝牙耳机就能解决这一切。
此外,Apple Watch的细节体验更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无论是极富创造性的压力感应屏,还是让用户得以传递心跳、涂鸦、Tap以及情感的Digital Touch功能,都重新定义了智能手表人机与人人的交互方式。总而言之,Apple Watch首次完成了可穿戴领域真正意义上的社交与交互革命。
核心功能同质化,差异立足物联网
提起智能手表的核心功能,多数人往往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运动监测。而“运动监测”也正是引发可穿戴设备被指同质化、缺乏刚性需求的主要诱因。不幸的是,Apple Watch也未能免俗。相比于市售的同类产品,其在单纯的监测功能上并无任何突破。
Apple Watch的核心功能惨遭同质化(图片来自DailyTech)
从官网中我们可以获悉,Apple Watch所搭载的传感器与其他智能手表别无二致:依然局限在了加速度计和心律传感器上。这意味着除了最基本的计步、骑行、距离、速度以及卡路里外,Apple Watch无法收集更有深度的健康数据,也证明了其血压以及压力监测功能被砍的传闻属实。
Apple Watch传感器被砍的传闻或许属实(图片来自MacX)
就现有技术角度来看,血压及压力传感器的精度的确难以保障。至于Apple Watch能否凭借已有的监测功能在精度上超越同类对手,我们只能等待产品发售后再见分晓。不过,即便Apple Watch在核心功能上难逃同质化,但也千万别以为这些看似相同的监测功能一无是处。醉翁之意不在酒,苹果做出的真正变革在于HealthKit。
HealthKit(图片来自福布斯)
智能手表为何缺乏刚需?并不是因为消费者不需要健康监测功能,而是用户无法从可穿戴设备所提供的枯燥数据中获得用于改善健康的指导性建议。HealthKit作为苹果近年来全力打造的健康数据云平台,其诞生的首要意义便在于改变这一现状,使得用户的运动进展有迹可循、让可穿戴设备的监测功能更具实用价值。
Apple Watch HealthKit iPhone的组合介入医疗(图片来自The Verge)
此外,苹果正致力于与医疗界开展合作,从本次发布会上我们见到的ResearchKit应用中便可一窥端倪。继HealthKit植入美国数字健康病历的领先供应商——Epic Systems平台后,Apple Watch所收集的健康数据将借此被送达医生手中。在未来,随着更多种医疗设备的接入,HealthKit将成为医疗领域物联网的入口,使Apple Watch更具差异化优势。
Apple Watch蓄力而发,HealthKit全面护航。尽管距HealthKit全面布局医疗行业尚需一段时日,但相比于Android Wear之于Android,苹果对Apple Watch的经营理念与iPhone十分相似:与其堆砌设备规格,不如完善对应服务。在可穿戴领域,相信苹果的这一信条将对很多仍在过分追求硬件的厂商有所启示。
外观设计争议多,续航局限难突破
说了这么久,终于谈到了有关可穿戴设备最热门的两个话题,而二者也显然“适配”于Apple Watch。如何评价Apple Watch的外观设计?面对这样一个主观因素占多的问题,虽然每个人心中会有不同的答案,但相信“丑”字将以绝对优势领先于“美”。
“丑”字将以绝对优势领先于“美”(图片来自官网)
“丑”从何而来?源自我们对方形表盘的排斥。以何为“美”?或许仅仅源于我们对圆形表盘的审美习惯。归根结底,不仅仅是Apple Watch,智能手表的美与丑,或许仅仅是有关陌生与熟悉的悖论。其实,即便是采用圆形表盘设计瑞士手表,在1960年以前也很难得到普遍接受。
智能手表或许本就不该与传统腕表混为一谈(图片来自watchuwant)
因此个人认为,Apple Watch的造型设计虽不具备传统腕表带给我们的印象美感,但其工业设计却在同类产品中堪称翘楚。智能手表或许本就不该与传统腕表混为一谈,这不妨碍它成为手表阵营中的一个全新品类。让消费者根据需求与喜好来选择,而不再争论“谁来干掉谁”。我们应有勇气去尝试新生事物,而后再培养审美习惯。
竟是如此文艺,如此美好,如此的理所当然,如此地毫无违和感(图片截自官网)
“晚上充好电,尽兴戴一天”。当Apple Watch的最大“硬伤”变成了苹果文案时,这一切竟是如此文艺,如此美好,如此的理所当然,如此地毫无违和感。没错,Apple Watch的最大停滞在于丝毫没有突破同类产品的续航局限。平均使用频率下,仅能维持18小时的它甚至在行业内也仅仅是中下水准。
相比于MagSafe,Qi更加实用(图片来自androidcentral)
此外,Apple Watch所采用的MagSafe磁吸充电技术着实难尽人意。当夜间充电已成定局时,仅2小时的快充时间并没有实际价值。私以为,在智能手表领域,Moto 360所搭载的Qi无线充电技术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缓续航不足为用户带来的不快感。因此,MagSafe或许与新Macbook的USB-C一样,打着“统一”、“安全”的标签,却难以摆脱“利益至上”之嫌。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续航这一问题,其实我们无需人云亦云地对Apple Watch宣判死刑,而是再次一分为二:若以彰显身份、获取时间为第一原则,即便有“节能模式”加身也难以胜任。不过若将其当作智能手机通讯及交互价值的延伸,尽管待机时间有限,但也并非无法令人接受。
移动支付造时势,软件生态赢未来
随着苹果家族的移动设备纷纷添加了对近场通讯技术的支持,意味着以Apple Pay为主导的移动支付时代正悄然来临。作为一款不只在手边,更在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无疑将成为Apple Pay的最佳载体。
Apple Pay(图片来自appleigeek)
我们无需担心支付过程的安全性,苹果为Apple Watch设计了一套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通过手表背部的红外感应装置来检测用户是否处于佩戴状态,在每次摘取并重新佩戴后开启Touch ID或密码验证。更激动人心的是,Apple Watch或将在首次配置后支持离线支付功能,在摆脱了iPhone的束缚之余大大提升了支付的便捷性。
Apple Pay大幅提升了Apple Watch的实用价值(图片来自推酷)
就现阶段而言,Apple Pay在大幅提升了Apple Watch实用价值的同时,也让其他厂商望尘莫及。这主要体现在北美商户对Apple Pay的支持已全面覆盖用户的生活范围。在我国,继App Store成功与银联对接后,预示着Apple Pay支持银联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同样享受到Apple Pay带来的便捷服务。
在国内,微信微博的率先进驻或将引领App开发热潮(图片截自官网)
得益于苹果对应用软件的一贯重视和Apple Watch在交互模式上的创新,自去年11月SDK:WatchKit发布以来,全球各地的开发者正积极投入其中。汽车控制、运动追踪、商务助手、游戏娱乐……特别是在国内,微信、微博、支付宝的率先入驻也或将引领Watch App开发热潮。
愿未来 存于这方寸之间
客观而言,与其说最后的这两个观点是Apple Watch真正做出的变革,不如说是对未来的一种遐想。目前来看,Apple Pay在全球范围内的前景以及Apple Watch App的数量与质量仍充满不确定性。但二者也必将成为苹果未来发展的重心,并为我们带来更多可能。
写在最后:
相比于在黑暗中默默探索的先行者——Google,人们常将苹果比作为颠覆既有事物而生的实务者。尽管Apple Watch远远未能满足我们的期望,但它所做出的变革依然为整个行业带来全新的思路和深远的影响。相信在Apple Watch降世的3、5年后,一切有关可穿戴设备的审判、喧嚣与噪音都将会被遗忘。
尽管Apple Watch并非源自未来,但它或将再次改变未来。
--------------------------------------------------------------------------------
特别声明: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关村在线所有!
【假如您认为本文不错,请点击右下角“对我有用”按钮,我们会做得更好】
大家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中关村在线可穿戴频道微信公共账号“智取未来”:
中关村在线可穿戴频道微信“智取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