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小伙徐展鹏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复刻28项非遗制梳工具,将非遗文化带入更多人的生活。他们来自安徽宣城,这里木梳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千年岁月的沉淀,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在徐展鹏的家族中,三代人都投身于这门手艺的传承。虽然近年来行业逐渐萧条,但他们仍努力支撑着家里的工厂。徐展鹏放弃德国深造计划回家帮忙,从制梳技艺学起,并与团队设计出一款名为“柿柿如意”的按摩梳。这款梳子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卖出5万多把,给工厂带来了生机。
目前,徐展鹏和他的团队正在复刻28项非遗制梳工具,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希望能够将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带到现代生活中去,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木梳制作工艺融合了徽雕的细腻与精巧,成为了当地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徐展鹏来说,他希望不仅仅是通过销售产品来推广这项手艺,更希望通过传承和创新来保护这一文化瑰宝。
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徐展鹏不断寻找新的灵感和设计思路。他说:“我们的产品不仅要好看,还要实用。我们希望人们用上我们的产品时不仅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气息,还能真正体验到产品的实用性。”
徐展鹏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说:“我希望大家能够认可我们所做的工作,并加入进来一起保护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我们的手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流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