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云原生作为基础设施软件技术,在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应用开发与部署,提供更好的资源利用率和弹性伸缩能力,提高业务敏捷性和可扩展性,降低企业IT成本和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优势,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面对正在到来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云原生已被OpenAI等企业作为算力调度的关键技术,云原生的步伐正在迈入人工智能领域。
“从云到人工智能,无论世界被谁(哪种技术)吞掉,永远逃不脱云原生的宿命,云原生才是‘接地气’。”在接受中关村在线采访时,青云科技云原生产品负责人于爽表示。Gartner的一份预测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于爽的观点,数据显示,到2025年,超过85%的企业将接受云优先的原则,超过95%的新数字工作负载将部署在云原生平台上。可以说,云原生已经成为智能时代产业变革的关键动力。
然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不仅为云原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云原生带来诸多挑战。比如,如何高效地管理和使用算力资源?再比如,如何构建高效、稳定的可观测性系统以应对复杂的智能计算服务?又比如,云原生将如何如何创新与演进?面对这些挑战,青云科技基于KubeSphere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规划,带来属于青云科技的见解。
持续加大开源力度,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开源之路
无论是云技术,还是大数据技术,抑或是人工智能技术,也不管是云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云原生不仅是承载这些工作负载的“归宿”,更是厂商们的角逐场,并且云原生领域的竞争一定是生态的竞争。于爽表示:“面对本就竞争激烈的市场,KubeSphere如何才能实现弯道超车,青云科技选择是坚持开源、开放的原则,这样能够以更好的产品形态构建客户群体,打造强有力的产品能力。”
事实上,作为由国内发起的、全开源的、经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云原生基金会认证的K8s发行版,KubeSphere始终坚持开源、开放的原则,持续开放架构,发展云原生生态,联合众多合作伙伴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不仅如此,KubeSphere还坚持围绕产品能力、客户满意度“做足功夫”,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KubeSphere产品能力,以此吸引社区用户运营社区。
坚持开源、注重用户体验也使得KubeSphere的生态更加壮大。青云科技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KubeSphere开源项目已经实现累计500万+的在线装机量,KubeSphere代码外部贡献者累计达500+,远超青云科技KubeSphere团队人数。
面向未来,青云科技将继续加大对KubeSphere的开源力度,一方面基于LuBan打造新的产品形态,并以此为抓手,联手开源社区伙伴,共同推进相关活动、运营、项目,另一方面采用更为科学的开源方法,避免照搬、照抄,根据实际情况和实践探索适合KubeSphere自己的开源道路。
切实解决用户痛点,用创新推动KubeSphere商业落地
无论云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云原生所面临挑战其实本质在于用户需求的改变,而且伴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以及各项新技术的采纳,这种改变不仅越发深入,而且愈发广泛。聚焦2024年,在与来自各行业客户的接触中,于爽与其所在的云原生团队深刻意识到客户需求的显著变化。
最为显著的变化便是,客户对于容器不仅要用起来,还要用得好。具体来看,相比前几年的“先用起来”,2024年越来越多的客户也逐渐认识到KubeSphere所拥有的价值,并将企业核心和关键业务放在KubeSphere上,并且要求稳敏兼备。于爽表示:“这其实对KubeSphere产品能力和团队的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产化也是显著变化之一。随着国产化的持续推进,青云科技的角色也从最初的IT咨询与行业交流转变为服务提供商。如今,不仅大型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正大规模采用KubeSphere平台,这些机构的下属子公司也在选择云原生。不仅如此,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他城市也陆续考虑使用KubeSphere,并将核心业务迁移至KubeSphere上。此外,企业采用的AI、异构、边缘云也期待KubeSphere得到统一纳管。
面对挑战,KubeSphere又是如何做的?青云科技云原生团队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打造持续优化的可商业化的KubeSphere帮助客户,包括指导他们高效使用KubeSphere。同时,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性价比,走出一个专属于青云科技的道路。得益于KubeSphere的不懈创新,2024年,青云科技KubeSphere服务于众多客户,并获得客户的一致肯定。
持续优化解决方案,2024年KubeSphere带来哪些更新
在今年10月份,KubeSphere LuBan(鲁班)正式发布。据青云科技介绍,这是一个分布式的云原生可扩展开放架构,为扩展组件提供一个可热插拔的微内核。KubeSphere所有功能组件及第三方组件都会基于KubeSphere LuBan,以扩展组件的方式无缝融入到KubeSphere控制台中,并独立维护版本,真正实现即插即用的应用级云原生操作系统。
我们知道,鲁班是中国古代工匠的始祖。作为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象征,他通过工具提高劳动效率,将劳动者从原始繁重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使土木工艺呈现崭新面貌。KubeSphere将全新微内核架构(KubeSphere Core)命名为LuBan,借此寓意,期待为企业与开发者提供低成本、快速迭代和灵活集成的云原生产品,并带来专业、全能和极富创造力的使用与开发体验。
于爽在采访中透露,青云内部许多产品及解决方案也在向LuBan架构迁移,包括但不仅限于可观测产品、青云科技智算产品等。同时,于爽还表示:“截至目前,包括第三方伙伴、个人开发者上架到KubeSphere的基于LuBan开发的扩展组件已达到40+件。未来还将加大对LuBan架构的投入。”
除了LuBan架构外,2024年还发布KubeSphere v4(开源版)等,KubeSphere v4是基于全新的云原生可扩展开放架构——KubeSphere LuBan打造的云原生操作系统,对于KubeSphere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不仅如此,KubeSphere企业版还发布KubeSphere Enterprise v4.1.0、v4.1.1、v4.1.2,基于LuBan架构打造,同时v4.1.2版新增六大组件,能够构建“AI+全局可观测”能力。
此外,EdgeWize v3.0、WhizardTelemetry可观测平台v1.1.0、KubeSphere DMP v1.0也迎来更新。
四大方向定基调,2025年KubeSphere将迎来这些改变
事实上,KubeSphere愿景是打造一个以Kubernetes为内核的云原生分布式操作系统,它的架构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第三方应用与云原生生态组件进行即插即用(plug-and-play)的集成,支持云原生应用在多云与多集群的统一分发和运维管理。面向即将到来的2025年,KubeSphere将迎来哪些改变?于爽在分享中也揭晓答案。
首先,将持续优化LuBan,使其更易用,更易于推广。其次,青云科技内部产品线LuBan化,形成公司内的产品一致性标准。再次,借助LuBan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最后,还将持续加大研发,加大在可观测性、跨集群异构、边缘AI等关键场景的投入。
在可观测方面,可观测可以降低运维成本,切实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为此,将持续加大在可观测领域的投入。在跨集群异构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不同的基础设施是长期存在的,加大集群管理是有必要的。而边缘AI也是继数据中心建设之后又一大需求热点,也是青云关注的技术之一。
写在最后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的时代,企业IT基础设施建设也如火如荼,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云原生作为承上启下的资源调度、管理与优化技术,势必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开源的推动下,以及创新的引领下,触发更多奇妙的浪潮效应。
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KubeSphere一直坚持开源、开放的方法,持续加大对KubeSphere的创新与研发,并结合时下的热点,从用户需求出发,致力于打造一个即插即用的,支持统一分发和运维纳管的云原生分布式操作系统。笔者也有理由相信,在以青云科技为代表的企业的努力下,云原生也将焕发出更大的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