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生产力&游戏性能依然强大?影驰 RTX 4070星曜 OC显卡评测及装机体验 精华

硬件宅机第 DIY与攒机

一、前言

近期,RTX40系显卡的第四款型号——RTX 4070上市了。作为Ada Lovelace家族的新成员,RTX 4070依然采用了Ada Lovelace架构,故而保持了Ada Lovelace家族的特性,如采用TSMC 4N定制工艺打造、支持第三代RTX Cores技术、支持第四代Tensor Cores技术、支持NVIDIA DLSS 3技术、采用双NVIDIA编码器及支持NVIDIA Reflex等,但在规格上相较前作RTX 4070Ti有所下降,至于其性能究竟如何,就随着三哥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正是来自影驰的RTX 4070 星曜 OC显卡。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出这张卡的性能,我们以此为基础打造了一台白色高端测试平台,这里顺便将其分享给大家吧。


二、开箱介绍

显卡的外包装沿袭了前作的风格,外面是星曜娘的图案造型,充满了二次元风。


背面是显卡的技术特性介绍,其中上半部分为星曜及影驰专有,下半部分则是Ada Lovelace架构共有。


显卡附件一览,提供了说明书、质保卡、12VHPWR供电转接线、2条ARGB同步线及星曜专属ARGB支架等。


由于RTX 4070的功耗大大降低,所以这次采用的是2个8pin转16pin 12VHPWR转接线(RTX4090、4080、4070Ti等都是3个8pin转接的)。


星曜专属ARGB支架依然得以保留,正所谓实用我所欲也,炫彩光效亦我所欲也。


显卡的外观基本和前作保持一致,散热方面也是星卓III系统,即大面积鳍片+多热管+均热板+3风扇设计,风扇采用11片静霜扇叶,能够带来更强的风力和更大的风量,大大保障了散热效果。

该风扇还支持智能启停技术和ARGB灯效,实用性和颜值得到了完美兼顾。


显卡配备了5根6mm复合热管,热管和鳍片均采用镀镍处理,做工非常精湛。


显卡的厚度相较前作略有降低,从3槽位降为2.5槽位,固定螺丝孔则变为2个,显卡外壳依然保留了经典的钻石切割透明设计,看上去晶莹剔透,质感不俗,显卡肩部中央的透明上盖支持ARGB灯效,同时还可以拆卸,可玩性非常高。


16Pin 12VHPWR供电接口依然是标配,只不过供电要求没有RTX4080等高阶型号高了。


接口方面和前作一致,依然是3x DP 1.4a + 1x HDMI 2.1的配置。


白色喷涂的金属背板也得以保留,所以显卡的颜值和质感依然很不错。


背板尾端采用大面积镂空设计,这样能够让一部分风流从这里吹上去,从而提高了散热效能。


该显卡还提供了多种定制版外壳,图案和配色各不相同,感兴趣的玩家可以了解一下。


CPU采用了盒装i7 13700K。


主板采用了ROG MAXIMUS Z790 APEX,该主板具有超高的内存效能和超强的内存超频能力,非常适合发烧级折腾玩家使用。


主板一袭白色,和星曜显卡的配色倒是比较契合。


内存选用了宏碁掠夺者 Vesta II DDR5 6400 RGB 16G×2(C32),该内存选用目前超频性能最强的海力士A-DIE颗粒,具有6400MHz的高频和C32的超低时序,性能非常强劲;内存还支持RGB动态光效,通电后灯效非常炫酷;另外,该内存采用银色金属马甲,和APEX主板、星曜显卡的配色比较接近,组建出来的主机风格比较统一。


内存采用防静电塑封内衬包装,附件则提供了一张说明书。


内存正面一览。


采用厚重银色铝合金凝霜散热马甲,质感非常出色,同时也拥有优秀的散热效果,加之内存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内存温度,保障了内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在PMIC电源芯片部分,Vesta II DDR5内存也做了强化散热处理,导热垫严密覆盖PMIC芯片,在极限超频情况下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高频运行也更加稳定。


LOGO特写一张。


内存背面一览。


贴纸特写,该内存支持Intel XMP 3.0技术,频率高达6400MHz,同时其时序控制到了较低的CL 32-39-39-102,在同类产品中也算是比较优秀了。


内存支持RGB灯效,其内部设置了8个独立灯光区域,可支持1680万色彩,配合各大板厂的灯控软件,能够实现多种玩法。


内存的细节做工确实不错,质感出众。


SSD选用了金士顿 FURY Renegade 1TB SSD,该SSD拥有旗舰级的7300MB/s持续读取速度,同时经常有699元的秒杀价,性价比非常高。

SSD采用硬卡纸包装,简约低调,同时具有不俗的防伪性。


外包装背面一览。


里面还有一层塑料盒子内衬。


SSD正面一览,其外表贴了一层薄薄的石墨烯铝合金贴片,能够辅助散热,提高散热效能。

其内部采用了群联PS5018-E18主控+自封3D TLC NAND颗粒,用料和性能都非常不俗。


SSD采用M.2接口。


SSD背面一览,其背面采用无元件设计,只贴了一张标签,这样就不会影响散热。


电源选用了威刚 XPG 魔核金牌全模组750W 冰雪白,该电源采用全日系电容、14cm短机身兼容性佳、金牌高效转化完美支持30系、40系显卡,加之其冰雪白色外观,能够完美契合本次的装机风格。

电源采用大红色外包装,看上去比较喜庆。


背面是其规格参数介绍。


电源附件一览。


电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模组线,模组线采用多接口设计,同时白色外观颜值也非常不俗。


电源采用全白色外观,配合14cm短机身设计,兼顾了颜值和兼容性。


侧面LOGO一览。


电源采用全模组设计,并提供了丰富的模组接口,能够满足中高端平台的需求。


铭牌表一览,可以看出电源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支持5年质保,其12V输出高达744W,占比非常高。


电源采用蜂窝状散热孔设计,并设置了独立的AC开关。


散热器选择了九州风神 冰魔方360,该散热器内置高性能马达,搭配FDB风扇,散热效能和静音效果都非常不俗;散热器采用无限镜像冷头设计,配合全白色外观,颜值也非常不俗。

散热器采用了全新设计语言的外包装,简约而又不失美感。


背面的规格参数一览。


附件一览,其扣具支持I、A全平台,包括最新的LGA1700和AM5插槽。


散热器本体一览,纯白色外观看上去还是比较亮眼的。


散热器冷头一览,冷头盖采用无限镜像设计,支持ARGB灯效,通电后可多角度呈现出无限镜像的立体景象。


冷头盖通过磁吸固定,在安装扣具螺丝时可将其取下。

冷头内置了第4代高性能水泵,并采用了改进型微水道,大大增强了散热效果。


散热器采用大尺寸加厚紫铜底座,散热效率有所保障,底座预涂了高性能硅脂,玩家可直接使用。


散热器采用管夹设计,可固定水管造型,让机箱内部更加清爽。


散热器采用360薄排设计,外表采用全白喷涂,看上去清新典雅,颜值不俗。


冷排采用泄压阀设计,可减少内部压力,从而减少了漏液风险,延长了使用寿命。


散热器标配了3把120mm白色无光风扇,该风扇采用原厂FDB轴承设计,效能和静音水平都非常不错,当然,白色的颜值也很吸引人。


硅脂选用了九州风神 DM9大师级硅脂,这款硅脂不仅效能优异,而且涂抹起来也比较容易,新手老鸟都能轻松驾驭。

硅脂采用白色外包装,简约清爽。


附件还附赠了清洁包和硅脂刮,便于玩家使用。


硅脂采用黑色针管包装,净含量为1.5g,这个量也够使用好几次了。


机箱选用了九州风神 炫瞳白色版,该机箱采用3D立体前面板和磁吸钢化玻璃、支持双360水冷位和长显卡(最大38cm),能够满足目前高端CPU和显卡等配件的散热需求,同时其价格只有399元,性价比非常高。

机箱采用牛皮纸盒外包装,左侧辅以白色贴纸,简约环保低调。


贴纸的这一侧是其规格参数表。


机箱本体一览,机箱采用白色外观设计,正面一个大大的黑色眼睛给人一种“死亡凝视”的感觉。


“炫瞳”特写,其内部配备了一把CF120 PLUS ARGB风扇,通电后可呈现出十分魔幻的效果。


顶部配备了磁吸式防尘网,这里最大可支持3把120风扇或1个360水冷。


I/O接口位于机箱顶部前段,标配了开机键、USB 3.2 Type C接口、音频接口、USB3.0接口、重启按钮及HDD指示灯。


I/O接口位于机箱顶部前段,标配了开机键、USB 3.2 Type C接口、音频接口、USB3.0接口、重启按钮及HDD指示灯。


右侧为钢制侧板,底部进行了开孔设计,能够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


机箱采用了电源下置结构,其尾部预留了一个12/14cm风扇位。


底部电源位设有可拆卸式防尘网,机箱四脚设有减震防滑脚垫。


机箱侧板采用磁吸式设计,轻轻一扒拉就能打开,同时侧板采用限位设计,玩家无需担心侧板意外跌落。


机箱采用ATX板型设计,内部空间虽然比较紧凑,但对长显卡(38cm)和大水冷的支持度非常高。


机箱还提供了一个简易显卡支架,并支持多角度调节,可有效防止显卡右端下垂。


背部一览,机箱预留了充足的理线空间,并提供了多个磁盘位,能够满足玩家的背线需求和存储需求。


机箱的做工也是很不错的,其中右侧板的厚度为0.75mm,主板托盘处厚度为0.70mm。


三、装机展示

配件安装完毕。


背线一览。


盖好侧板,,黑白配色看起来还不错。


换个角度看看。


灯效走一波。


正面灯效。


冷头灯效特写。


内存灯效特写。


显卡肩部及支架灯效特写。


显卡风扇灯效特写。


纯白灯效也挺好看。


四、测试及体验

此次测试,采用的系统为Win11 64位,主板BIOS版本为最新的0904,内存XMP技术也都开启。

CPU、主板、内存信息截图一览。


GPU-Z信息一览,目前版本的GPU-Z对RTX4070的识别还不完整,不过规格方面基本无误。


图形理论性能测试,在该测试中,RTX 4070以较大幅度领先上一代的RTX3070Ti显卡。


常规游戏性能对比测试,在1920X1080分辨率下,RTX 4070大幅度领先上一代的RTX3070Ti显卡。


在2560X1440分辨率下,RTX 4070大幅度领先上一代的RTX3070Ti显卡。


光追性能测试。

RTX 4070继承了RTX40系列的光追特性,采用了第三代RTX Cores,能够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光线特性,从而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惊艳感受。


通过游戏实测来看,RTX 4070的光追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赛博朋克2077》还是比较吃显卡的,显卡在2560X1440分辨率下,已经无法保证60帧以上流畅运行。


好在RTX4070支持DLSS 3技术,该技术可以在保持图像质量不降低的同时实现更高的帧率。


这里以《赛博朋克2077》为例,给大家演示一下怎样开启DLSS 3技术。DLSS 3共有质量、平衡、性能和超级性能四个档位,大家可根据自己的硬件配置及喜好直接套用即可。


从画质方面来说,只开启光追,且不开启DLSS 3时的画质是最好的,然后质量、平衡、性能和超级性能四个档位的画质依次下降,但都比不开光追的画质要好。


性能方面正好和画质方面相反,仅开启光追,不开启DLSS 3时的帧率最低,然后质量、平衡、性能和超级性能四个档位的帧率依次增加。对于《赛博朋克2077》来说,在质量档就有72.68帧了,这已经达到了流畅运行的标准;至于《F1 2022》,开不开DLSS 3都能流畅运行,个人觉得挑战一下2160P分辨率也没啥压力。


开启DLSS 3技术虽然能提高游戏的帧率,但也会一定程度增加延迟,好在RTX40系引入了Reflex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降低延迟,提高响应速度,下面继续通过《赛博朋克2077》来实测验证一下吧。

《赛博朋克2077》中的Reflex开启也很简单,直接在视频选项中打开即可,另外该游戏中还有Reflex加强功能选项,下面我们都逐一实测来体验一番。


测试延迟需要用到NVIDIA FrameView软件,该软件除了能够侦测并记录延迟外,还可以记录平均帧率、1% Low FPS等数据。软件的使用也很简单,打开软件,然后进入游戏,在跑测试时按下快捷键(默认为F10)即可。


测试完成后,会生成2个csv后缀的文档,里面有帧率和延迟的数据,这里为了看起来更加直观,直接将其做成柱状图吧。

可以看出,关闭Reflex技术的延迟最高,达到了43.49ms;开启Reflex技术的延迟次之,为23.49ms;开启Reflex加强功能的延迟最小,为21.34ms。

当然,开启Reflex或Reflex加强功能,会略微降低帧率,不过考虑到降低的幅度非常微弱,和延迟得到的收益相比,这点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RTX4070还支持NVIDIA ICAT技术,该技术是一款分析影像画质的工具,它能够将最多4组静态图片或动态影片并排排列,并支持同步移动、缩放画面,让用户可以轻松通过肉眼比对各种不同升频技术的画面细节,以评估其效果。

这里就以《赛博朋克2077》开关DLSS 3技术的截图来体验一下该功能吧,下图是已经加载到ICAT中的4张截图,从左至右分别为光追:开+DLSS 3:关、光追:开+DLSS:质量、光追:开+DLSS:平衡和光追:开+DLSS:性能。


ICAT可以通过左右拖动白色的竖条来移动到需要进行细节对比的位置,下图为“光追:开+DLSS 3:关”和“光追:开+DLSS:质量”的截图对比,可以看出,开启DLSS 3质量模式后,其画质下降并不是很明显。


RTX4070还支持RTX VSR技术,该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AI图像处理,从而减少图像损失,锐化边缘,丰富细节,提高画质。

该软件可通过NVIDIA控制面板开启,共有多个档位的质量选项,数字越大,质量越高,这里将其选为最大值4。


该技术支持Google Chrome和Microsoft Edge浏览器中的视频内容,这里以Microsoft Edge浏览器为例试试吧。

利用Microsoft Edge浏览器打开一个视频,然后对比RTX VSR开启前后的画质,可以看出,RTX VSR技术开启后,画质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松鼠的毛发更细腻一些,图像边缘也更锐利(下图受上传到网络后大幅压缩的影响,所以看起来不是很明显,其实原图看起来比较明显)。


RTX VSR技术也加入了对本地视频支持,目前VLC播放器的内测版本已经提供了对RTX VSR技术的支持,下面给大家演示一下。

继续用《冰河世纪》中的画面来演示,可以看出,右侧RTX VSR开启后的画质无疑要更好一些。


也可以用ICAT软件来对比分析RTX VSR开启前后的画质高低,这样无疑更直观一些。


RTX4070还加入了对AV1解码器的支持,这里以剪映Pro为例,为大家演示一下。


利用剪映Pro对同一个视频进行剪辑并转码,一份转为AV1编码格式,一份转为H.264编码格式,可以看出,AV1编码格式的文件体积要更小一些。


但采用AV1编码的画质(左侧)相较H.264编码(右侧)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RTX4070保留了RTX40系的专业特性,故而在生产力方面的性能依然非常强大。

在V-Ray渲染测试中,RTX4070大幅度领先于上一代的RTX3070Ti显卡。


在Blender渲染测试中,RTX4070所用的时间要远比RTX3070Ti少,其渲染效率非常给力。


从上述测试可以看出,影驰 RTX RTX 4070 星曜 OC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它能够实现2K下大多数游戏100FPS+的光追流畅体验,游戏性能相比RTX3070Ti提升20%,DLSS 3性能提升70%,生成式AI创作性能相比RTX 3070 Ti提升40%,200瓦的功耗也更省电,其性价比超过上代70/80级别产品,实属打造万元级高端主机的较佳选择之一。


由于此次测试中使用的宏碁掠夺者 Vesta II DDR5 6400 RGB 16G×2(C32)内存采用了海力士A-DIE颗粒,该颗粒具有不俗的超频潜质,所以这里顺便试试其超频性能。

经过一番调试,成功超到7800MHz,同时时序还保持在较低的CL 38-46-46-100。


用AIDA64测试一下,可以看出,超频后(左)相较超频前(右),内存的读、写、复制性能均大幅提升,同时延迟也明显降低。


散热测试,CPU测试采用AIDA64进行烤机(室温20.1℃),单勾FPU烤机13分钟,Clear前8分钟的温度,并记录第8到13分钟之间的平均温度。

可以看出,CPU各大核的平均温度在84.4-90.7℃之间,各小核心温度在77.0℃左右,以13700K的火炉属性,能将其发热压到这种程度,也算是很不错了。


GPU采用FurMark进行烤机测试(室温同上),烤机6分钟后,核心最高温度为61℃,这温控水平已经非常厉害了。按照这个发热量,RTX4070即便配双风扇也是毫无压力的,这是无疑是小体积ITX党的福音。


功耗测试,RTX4070的功耗控制也很出色,烤机功耗还没i7 13700K CPU高,两者合到一起双烤也不到600W,威刚 XPG 魔核金牌全模组750W 冰雪白表示能hold住。


五、总结

影驰 RTX RTX 4070 星曜 OC作为一款非公版RTX 4070,保持了星曜系列一贯的扎实做工和优秀散热,同时其颜值高、灯效炫酷,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均衡,实属打造白色系高端主机的较佳选择之一。

其实由于之前玩过RTX4080、RTX4070Ti等显卡,所以这次对于RTX4070的表现还是心里有数的,毕竟架构未变,其性能怎么样,全靠老黄手中的刀法来掌控,这次通过一系列实测体验后,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看到这里也许会有玩家问,这一刀是不是砍得有点狠了?其实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狠不狠从来都不是问题,卖多少钱才是最大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以上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各位配机有所帮助,谢谢欣赏!


展开全文
打开APP,一键看同内容文章>
麦博M-200 十周年纪念版仅售264元(包邮) 华为MatePad Pro仅售2599元(包邮) 兄弟DR-3350仅售1026元(包邮)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相关推荐

最新问答

查看更多问答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