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音频

理想梦想到想都不敢想的过程 一个发烧友的自述

作为一个中关村在线的编辑把爱好当工作是很多人眼中很幸福的事情。我给不少人推荐过器材帮不少人购买过器材,看着不少人从仅仅想买个不错的耳机变成发烧友。从发烧友变得玩儿的越来越高端。也见过不少人从感兴趣到很快的买到高端产品,然后对音频不再感兴趣。我有不少和别人的故事,但从没有想过要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故事。

我从喜欢听音乐到对器材感兴趣开始发烧到现在应该大概已经有十三年的历史了。如果现在回头看这十三年的过程,就像我的标题写的是一个从目标变成理想变成梦想,到现在变成了想都不敢想的一个过程。但其实也是一个圈子越来越小,结交到越来越从都是发烧友到朋友现在变成兄弟的过程。

还是用这张当年的横评图作为开场吧 也算职业生涯巅峰之一了……

在不久前刚刚出掉了自己的CD转盘了一台黑胶唱机开始了自己的模拟之路。从黑胶唱机第一课开声的那一刻起,我回想的,其实都是这十三年的过程,自己对于黑胶唱机这件事儿从自己还仅仅是一个喜欢耳塞的初烧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也从没有想过的。但之所以因为这件事儿会回想起十三年前,是因为模拟对于我这种一直以来玩CD解码器PCHiFi的人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黑胶对于我来说就让我回到了十三年前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初烧一样的状态,因为我对模拟音源真的是一窍不通,从没有接触过。就仿佛当年刚开始玩耳机的时候,对于音频的一切都陌生,不知道什么叫耳放,什么叫解码,什么是数字信号什么是模拟信号。回头看看,一路的成长和经历的故事,倒也很有意思。

想了很久这篇文章应该怎么回顾自己发烧的过程,不妨还是按照几个时间点来说吧。玩耳塞的初烧时代、玩耳机进入台式设备的时代、有了听音室开始玩音响的时代、现在刚刚上了黑胶的感受。其实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变化过程,不论是身边相熟的烧友还是自己的心态,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关村在线HiFi频道官方交流群~

欢迎各位大佬前来指教!

如果故事从头讲,那未免也太长了一些,还是简单的说说为什么对于耳机这个东西会喜欢吧。小的时候还记得父亲有一台爱华的老随身听,是磁带的。一次父亲不在家自己偷偷拿出来听了一下,第一次感受到了立体声的震撼,从此之后久久不能忘怀,所以就想从新找回这种感觉开始研究好的耳机和耳塞。当然了,第一次蹭听的时候仅仅是小学,也没钱,真正开始关注耳机对耳机感兴趣,应该是高中到大学的时候了。

和大部分发烧友一样,一开始喜欢的设备都是耳塞、随身耳机,希望随时随地都能得到很好的音质,现在还记得自己入门买的第一个产品是森海塞尔的PX200,当年也算非常经典的产品了。在这个过程里换过无数的耳机、耳塞,就不一一赘述了,只能说我记得的产品就有:铁三角CM7Ti、达音科I3C、AKG K412P、森海塞尔MX500、威士顿UM2、森海塞尔IE6、森海塞尔IE8、舒尔SE535等等……实在是记不全了,很多产品没用多久就出掉了,那是一段非常疯狂的时期,一直在不停的逛论坛、出掉手上的耳塞换更好的或者其他的。现在家里还留着AKG K412P、森海塞尔的MX500、IE6、IE8这四个产品。IE8也几乎可以说是我买的最后一个耳塞了,工作之后终于有了足够的钱可以买旗舰级产品。

但抛开器材不说,其实那个时期对自己最深的印象就是自己恨不得认识全世界的所有发烧友,在2005-2010年大概是这段时期,伴随自己高三和大学的四年时间。那段时间消费者对于耳机的预算还非常有限,如果你在地铁上如果看到有人带超过价值1000元的耳机,基本就可以确定他是个发烧友,就会想上去搭话认识一下交流一下器材听感(现在想想真是有病啊……)。那时候也认识了非常多的发烧友、加了无数的各种群。可能很多烧友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吧,希望认识更多共同爱好的朋友。

现在对于开始还认识的发烧友有联系的几乎已经没有了,这群人中90%的人已经退烧了,有的则是多年没有联系过了,不知道剩下那些还在玩的人,有没有像我一样越烧越高……

烧随身时代的结束也是台式设备和全尺寸耳机的开始。原因很简单,相信每个玩耳塞的朋友的下一个目标都是要玩到台式设备+大耳机,那时候的我也是一样。工作之后总算有了工资可以自己支配收入,于是第一件事儿就是攒了几个月的钱买了我的第一套台式设备。现在还清晰的记得是音乐传真M1耳放+Auralic ARK MX解码+AKG Q701耳机,还买了清华吴刚的电源净化器和各种看起来很唬人实际不咋地的线材。开始了自己的台式设备之路。

第一套台式设备

台式设备+耳机也持续了很多年,这也是我学习最快速的一段时间,期间对于音频设备的一些原理和基础知识都有了相对比较完备的补充,设备也是一波又一波的不断升级。耳机升级无数次,从Q701到森海塞尔HD650、森海塞尔HD600、拜亚动力T1、HiFiMAN HE-6、森海塞尔HD800、拜亚动力T1 MKII、HiFiMAN HE1000、森海塞尔HD800S。耳放也换过无数,印象中有Goldenwave amber、德国湖人V281、叶立老师的VAW 8PB、HiFiMAN EF6。解码作为音源自然也少不了折腾,先是换了音乐传真M1 DAC组成了西装,然后换了Larry的DA10、Goldenwave蓝宝石、Lynx Hilo、Larry DA2002直到现在还在服役的Prism sound 8XR,作为多年的PCHiFi党数字界面也没少折腾,最后还是换回了CD转盘,转盘也用过Jay's Audio的CDPRO2转盘和山灵的T3.2两台。

第一次拥有旗舰级的音源

亮点自寻

几乎是台式耳机设备的终点

但是在这个疯狂的也最漫长的折腾台式设备和耳机的时代里,反而对于自己发烧的这个圈子能感觉到是在逐渐缩小的,自己对于声音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声音风格。所以对于熟悉的烧友来说会自然的过滤掉很多和自己“听音观”不同的,而也因为已经步入社会,为人处世风格不同三观不合的自然也就联系的少了。但依然活跃在很多个群里,那时候群里感觉都是大佬,瑟瑟发抖的我只能插科打诨看他们聊着遥不可及的各种顶级器材……

后来随着自己的器材一步一步的升级,其实也是一个一个的退掉各种群的过程,最后留下了那么三四个熟悉的经常聊天的群,有器材的心得、问题也都会在群里寻求帮助或者帮助别人。这个过程大概就是2010-2016年,这七年左右的时间,回头看看这七年是一个逐渐把自己初烧时候疯狂融入的巨大圈子逐渐缩小的过程。也是自己能玩到台式设备、大耳机这个目标达成的过程。

2016年底、2017年初因为家里的原因换了居住的地方,也终于有了一个小房间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听音室。可以说能有书房或者说听音室简直就是曾经梦中的画面一般。虽然这个房间对于声学环境来说可以说是噩梦级的差,几乎是个3*3的正方形,但是毕竟是属于自己的空间啊!从装修就开始了规划未来的音箱计划,还专门拉了一路电源的专线到房间里未来给音频设备单独供电使用。

看到自己房间这样的曲线内心是崩溃的

音箱之路的开始是从朋友前高保真音响主编潘志强先生创办的音箱品牌平均律开始的。一对Opus0.5成为了我的第一对音箱,搭配了英国Cyrus One合并功放,音源是我当时使用的Larry DA2002解码器和Jay's Audio的CDPRO2转盘,电源处理器当时已经购买了来自PS Audio的P5再生电源。初玩音箱的我房间就狠狠地教训了我让我明白了对于音箱来说摆放空间的声学环境的重要性……房间里的驻波之严重可以用没法听来形容,后来机缘巧合认识的Dirac这家公司,也入手了他们的算法,搭载Mini DSP的硬件套件,搭载DSP之后总算是可以正常聆听了。玩音箱也快两年了,这两年里音箱换过KH120和至今还在服役的真力8331,功放因为换成了有源音箱也换成了FUMAC的前级,解码器也升级到了前文提到过的Prism Sound 8XR,因为8XR强大的数字能力和为了和转盘时钟同步,CD转盘也换成了支持字时钟输入的山灵T3.2。而DSP也从外置的Mini DSP+Dirac算法换成了真力自带的GLM套件。

玩音响的过程,又是一个更逐渐缩小了自己圈子的过程,在台式耳机的阶段接触了很多圈里的大神,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这些人的经验和建议对于我来说很多时候都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所以在音响系统开始搭建之后咨询的、交流的朋友就从本来就不多的三四个群减少到了十几二十个人。而这些朋友也是现在还频繁联络的,很多时候我们聊天的话题已经不仅仅是器材和音乐,更多了一些家长里短朋友一样的交流。

我是不可能用数字文件音乐的,都是辣鸡,打死也不会的!
用了ROON+TIDAL:真香啊……

而在去年年底人气火爆的网络播放数据库roon第一次进入了我的系统中,让我曾经觉得难用又不好听的数播瞬间变的真香,得益于8XR强大的数字能力和火线卡,一台MACmini就成功的让我接入了数播,之后瞬间觉得CD没有了留存的必要,于是继续开始了折腾,这次我把目标看向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模拟系统……

在接触Roon之后因为对数字音乐有了从新的看法,也觉得自己虽然已经近千张的CD其实已经面临着被淘汰的厄运,确实有了网播之后对于CD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于是也就出掉了CD机,解码器链接我的MACmini直接使用了。而对于CD空余的器材架顶层来说其实我也一点也没有纠结的把目标转为了一个我曾经想都没想过的目标:黑胶唱机。

黑胶对于我来说完完全全是一个新世界,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对于曾经的数字信号的转换和细节都整的很明白的我面对纯模拟的黑胶唱机简直就是一头雾水……唱机、唱臂、唱头、唱放以及关于调节唱机的一大堆词汇什么VTA、唱针压力、超距、归零点等等等等看的完全不明白,大概学习了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实际没有机器依然是一知半解于是决定还是不纠结了,就知道的知识选择了一台预算之内能买得起的最好的唱机——德国Acoustic Signature的Challenger SE。也因为这台唱机外观就非常吸引我而且可以安装十二寸的唱臂……虽然唱机本身并不算非常入门级,但是其他部分还是选择了一些比较入门级的选择,唱头选择了高度风的M2系列红色MM唱头,唱放买了一台山寨的直刻唱放搭配了不错的电子管先用着。

当前服役中的系统

因为自己对于复杂的调节并不擅长,也让销售的经销商来上门为我安装了唱机,装好调整结束之后坐下开声的一瞬间我就被黑胶的声音打动了。很难形容这是怎样的一种区别但是你知道这种声音是在数字系统上无法得到的。极其的宽松、全频都很有空气感但又丝毫没有闷的问题,这和我之前脑补的那种简单的“温暖”是完全不同的。然后自然而然的开始学习各种调节,从简单的到逐步了解,也开始规划未来的升级路线以及必然的:开始疯狂的买碟。这里其实非常想说明一下:很多人觉得黑胶唱片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非常贵。但是其实正相反,黑胶比CD便宜很多……因为世界上的黑胶存量远远大于CD碟片,很多平台都有大量的二手黑胶唱片,而这些二手里又有很大的比例都是几乎仅拆封的状态,基本均价不到50元,十几二十块的也非常非常多,总之对于起步的买碟阶段来说,黑胶要比我之前的CD时代便宜很多。

其实爱好早就从折腾器材变成了折腾唱片……

在黑胶的时候,其实自己作为一个发烧友已经13年了,做一个专业的音频媒体编辑也已经8年的时间了,这期间认识了太多的烧友朋友、行业大佬等等,对于声音和器材的认识也不断地在迭代,其实反而更明白了自己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对于身边的烧友们来说圈子越来越小固定交流的人也缩减到了个位数,相对来说其实更成为了一个自得其乐的过程。

总结:

其实除了文章中说的圈子越来越小的变化,对于器材也有一个最根本的变化,从喜欢折腾器材逐渐变成了更喜欢音乐本身的过程。器材折腾的频率越来越低,但是唱片买的越来越多,对于音乐的版权自我意识其实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少的下载音乐更多的都是通过付费的方式购买,不论是实体的唱片还是数字音乐基本都是购买了。当然这是在经济能力的成长基础下的,但是对于音乐本身,还是值得我们为之付费的。其实对于发烧这件事儿想说的太多,文章也只能简单概括某个方面。总之,人生也没几个13年,且行且珍惜,不忘初心。

关村在线HiFi频道官方交流群~

欢迎各位大佬前来指教!

展开全文
人赞过该文
内容纠错

相关电商优惠

舒尔AONIC 4

舒尔AONIC 4

2168
51人评分
100%好评
舒尔SE846

舒尔SE846

3999
246人评分
98%好评
舒尔SE215

舒尔SE215

728
116人评分
92%好评
舒尔SE215-BT1

舒尔SE215-BT1

809
15人评分
86%好评
舒尔SE425

舒尔SE425

1948
44人评分
94%好评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读过此文的还读过

点击加载更多
说点什么吧~ 0

发评论,赚金豆

收藏 0 分享
首页查报价问答论坛下载手机笔记本游戏硬件数码影音家用电器办公打印 更多

更多频道

频道导航
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