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数码影音

用国际标准看P&E 如何成为更好的摄影器材展

又一年的P&E落下帷幕,相比往年,今年的P&E规模小了不少,场内也清静很多。明明如今摄影不断普及,更多人开始迈入摄影的大门。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国内影像器材展的规模越来越小,人气越来越低。因何而出现了这种现状呢?本文我们将通过笔者亲自在CP+和P&E的体验,来聊一聊从展会举办的角度看如何拥有一个更好的P&E。

规模缩减的P&E 专业展会难吸引人?

相较于往年,今年P&E在规模上缩减了很多。规模的缩减伴随着参展商的数量的大幅度下降。之前颇为活跃的三大副厂:适马,腾龙,图丽全部没有参加本次展会。此外,我们熟悉的一些相机厂商,如理光宾得,奥林巴斯,松下以及卡西欧,也纷纷退出了本次展会。而在场内撑场子的,只剩下了佳能,尼康,索尼和富士4家大厂。

P&E 2018年展会的规模大幅度缩小,参展品牌少了很多,而撑场面的只剩下几家传统大厂

坐拥现今最大的影像器材消费市场,但国内的器材展却是一届一届地冷清了下来。眼看着海外的器材展蓬勃发展(德国Photokina已经从两年一届改为一年一届的举办形式),国内却没有一个在影响力或是规模上能够比肩CP+或是Photokina级别的专业展会(无论是专业性还是规模)。下面咱们对比着国外同类展会,来看看国内的展会究竟缺少些什么。

相比之下,海外的展会如CP+依旧非常火热

展品够亮眼 器材体验有差距

以展出的器材来说,其实国内和海外的展会几乎是同水平的。CP+现场你能看到的新相机和顶级器材,在国内的P&E或是P&I上也是都能看到的。但能否让观众体验好这些器材,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国内器材展一个常见的现象:封死的存储卡舱,其实对参观者是很不好的体验

一个很简单的细节就能看出区别,在P&E和P&I上,大部分展示的相机的存储卡舱都是封死的,体验相机试拍都可以,但现场拍摄的照片你是带不走的。相反,在日本的CP+上,各大品牌凡是可以在现场体验的器材,都允许用户直接使用自己的存储卡拍摄。

在CP+现场,提供试用的机型参观者都可以使用自己的存储卡来拍摄,从而更好了解相机

不只是相机,输出类展品更是如此。在CP+现场,各大输出参展商都会将自己的不同材质打印纸输出成完整照片尽数展示出来,而所有参观者都可以随意观察不同材质打印材料输出的效果。但在国内,除了裱在画框中展览的一些摄影作品,打印材质的直观体验我们是几乎看不到的。

国内很多展台常见的展示方式:装裱在画框中的作品,但对于真的想了解产品和技术的用户而言,这种展示没有实质帮助

CP+展会上的专业打印输出展台,能看到更多直观的输出效果和输出材质效果,这是在国内几乎看不到的

对于卖点就是成像水平的摄影器材而言,这真的是非常矛盾的一点。消费者看重的就是画质,但通过展会却没法了解到画质的实际表现。这就大大降低了展会本身对用户的价值。当参观人发现去展会还不如找个线下专营店逛一圈来的实在的时候,自然来展会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器材展更重要的是器材的体验而不是展出,体验质量的不足,再好的器材也不能吸引用户的关注。

除了这种直观的器材体验上的差别外,参展的各大品牌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性上,国内和海外的同类展会也有很大不同。而这种不同,最主要体现在如何引导现场的参观者更好地来体验展台上的产品上。

国内展会的硬件质量逐步提升,但还需要更多服务软件类的升级

在CP+现场,产品体验和与现场专业介绍人员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各大品牌的体验区,都有对应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负责介绍和沟通。不会用器材可以通过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学习使用,有器材的疑问也能现场解答。而这在国内是鲜有展台能做到的,除了几个大品牌有部分体验区配有负责讲解和沟通的工作人员外,大部分则是器材一摆,能不能玩儿转器材全靠参观者自己。这其实对很多不熟悉器材的用户而言并不友好。

在CP+现场很容易看到现场工作人员和用户间详细的交流以及技术的介绍

当然,近年来我们能看到国内的器材展正在不断进步。现场开始有更多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为参观人员讲解和介绍产品。但相对而言,无论从展品还是从各大展台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来讲,国内展会和海外同级别展会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比如我们在国内展会现场很容易出现我们提出问题会问懵现场工作人员的情况,而这种现象在CP+这样的现场是从没出现过的。

大型展会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互动性

这实际上是参展商在展览的态度上的区别。到底是高高在上显摆自己的专业,还是更接地气地解释说明技术来贴近用户,站在参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答案不难选择。而只有更好地让消费者了解产品,才能更好地赢得用户的心。

“这个东西怎么用?”,这或许是不少去过国内的器材展的朋友经常会遇到的一个尴尬。在国内展会现场,我们还会看一些专业参展设备却没有相应的知识介绍。缺少面向个人和非专业用户的知识传播,也是国内展会的一个明显短板。

P&E上很多展览内容还停留在硬件展示上,而没有人进行相关知识的推广

这里笔者还是以CP+为例,CP+上我们会看到很多相机厂商在自己的讲座内容中普及打印和专业输出的知识与技巧,但这在国内的展会中是根本看不到的。国内的输出类参展商认为自己对应的都是图片社,展会上让大家看到我打的照片漂亮就足够了。可事实上则是,大部分国内的影像器材消费者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照片打印到如厂商所展示的效果。因此,图片社实际上也没有能力来获得用户。最终就是越来越少人关注,越来越少人了解。参展商也会认为展会越来越没有意义,也就失去了参与的动力。这也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CP+上,我们能看到如佳能,索尼这样的大型展商在自己的讲台上普及专业打印知识,但国内则难以见到这样的知识普及机会

相反,CP+上我们能看到包括佳能,索尼在内的多家厂商在自己的讲座上介绍输出和打印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更多人通过逛展会,能够真正学习到知识并拓展自己对摄影的认识。因此,通过逛展参观者能变得越来越专业。而只有用户真的了解到这些产品的知识与其功能的意义,才能推动更多人关注到这些器材之上。

可见,国内的不少参展商在参展时习惯了2B的商业思维方式,而忽略了B最终也要2C。而如今国内的影像市场正是需要参展商更多向终端的消费者去普及知识,才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摄影不断的普及本应带来更多人关注和希望了解相关的器材和知识,但如今我们却看到的是不断冷落的展会。如何办好一场吸引人的器材展,成为国内影像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现阶段而言,我们的展会硬件水平并不差,需要加强的更多是软件和服务。而这,是需要主办方和参展商共同努力的。

器材展会上器材很重要,但展会服务则更能凸显专业性

当然,我们承认国内的摄影用户起步晚,而且的确从整体的专业度以及专注度上难以和海外相比,这是摄影文化本身在各国发展不同造成的一个结果。但正因为观众的专业知识不足,才更需要参展的厂商来完成专业知识的普及。没人普及,懂的人更少,这只会是恶性循环。

单纯的产品展示是不能满足现代用户的需要的

现如今国内不少展会的一个通病,就是展会更注重展,而并非会。但这种传统的展示模式的展会已经无反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提供服务并与参观者互动,成为新时代展会所需要具备的。P&E会场内展出的“硬货”不少,但如何引导参观人来更好地认识和认知这些展出的设备,这其实真的是不小的学问。

P&E的专业性在提升,但也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当然, 我们也看到了国内展会的进步。像今年P&E上哈苏,蔡司等一系列高端厂商更多在展会内现身。而没有了往年我们看到的蜜蜡,手串,倒也是让整个展会的体验好了不少。而相对而言,展馆内嘈杂的音响少了很多,展馆布置也紧凑了很多。2018年的P&E,虽然规模小了不少,但作为器材展而言它的体验的确有所提升。但对比海外,P&E还有更多可以努力的空间。

希望国内的专业器材展,也能成为一个更好的用户和产品以及厂商之间沟通的平台

随着如今更多人已经习惯了线上消费的模式,能够为消费者真正提供体验产品并了解产品的功能的线下环境越来越少,而专业器材展会所提供的这种高度聚合的综合线下体验环境,实际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利用好展会的机会让消费者拥有更好的体验,才能让整个产业链更健康。专业不只是器材本身,更是服务和产品间的有效结合。对于国内的器材展而言,这才是更需要去好好研究和好好改进的。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在国内的P&E或是P&I展上,体验到真正专业级展会的魅力。

展开全文
人赞过该文
内容纠错

相关电商优惠

佳能EOS R5

佳能EOS R5

21788
365人评分
97%好评
索尼ZV-E10

索尼ZV-E10

4599
275人评分
97%好评
索尼A7 IV

索尼A7 IV

15999
918人评分
100%好评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读过此文的还读过

点击加载更多
说点什么吧~ 0

发评论,赚金豆

收藏 0 分享
首页查报价问答论坛下载手机笔记本游戏硬件数码影音家用电器办公打印 更多

更多频道

频道导航
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