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摄像头正成为主流手机的标准配置,搭载双摄像头的手机可以提供更好的远摄性能,而且两枚镜头相互配合还可以带来如相机般的背景虚化能力,在拍摄人像照片的时候有着很好的效果。那么,双摄像头是从何时开始,又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其实相机早就开始玩了
双镜头这种设计,如今在相机领域几乎已经绝迹了。但说到双镜头设计最著名的一种“形态”,要数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经典相机机型——双反。各位如果家里有老相机的朋友,相信都见过类似海鸥双反这样的产品。这种双镜头相机,算得上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双镜头设计相机。
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到,双反的双镜头并非都用于成像,其中一个是用于取景的
但实际上,双反和我们现在说的双镜头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双反的两颗镜头并非都用于成像(双反的镜头一个用于成像,一个用于取景)。双反的双镜头设计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早期相机最大的难题——取景。早年相机的一大瓶颈是取景,没法取景和确认对焦也就谈不上精准的拍摄。而双镜头的设计最早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机用户终于可以利用与镜头光轴平行的光路进行取景拍摄,在早年单反设计非常不成熟的时期(两种结构诞生时间接近,但早期的单反结构是非常不靠谱的,是后期慢慢完善后才成为一种成熟的机型),双反结构设计可谓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禄来可以说是双反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柯达的双镜头设计类似于现在的手机双镜头
数码时代以后,柯达推出过双镜头卡片机,其意义是在小巧轻薄的卡片机上实现大变焦效果,两枚镜头负责不同的焦距范围。
手机上各种各样的双镜头
手机的双镜头设计,最早是要实现3D立体摄影的。其中最知名的产品就是“火腿肠”HTC的G17,但早于HTC,LG推出的LG Optimus 3D才是第一款采用双摄像头设计的智能手机产品。
早起的双镜头手机
早年的手机双摄像头设计目的很简单,是为了实现裸眼3D效果。利用双镜头的视角不同形成的视差来制造3D效果。但这种3D效果有着很多的限制,首先是观看,由于裸眼3D手机的3D实现效果是基于视差屏障技术实现的,因此拍摄时必需是横向拍摄,此外观看也需要从固定角度来观看。再加上其显示亮度、显示分辨率的限制。这种3D效果渐渐成为一个单纯的噱头而非技术优势而存在了。
第二代双摄像头手机产品如HTC ONE M8,是为了模拟浅景深
当年的这个浅景深模拟效果的确是不敢恭维,合成效果差强人意
之后手机的双镜头发展到了模拟浅景深效果上,这里我们就要提到当年的一款另类手机HTC ONE M8。这款采用双摄像头的手机其双摄像头是为了模拟浅景深效果。手机的双摄像头一个用于采集景深数据,另一个镜头用于成像。但从最终的成片效果来看,基本就是一个镜头拍摄纯虚化照片,一张拍摄合焦照片后的合成。从最终成像效果来看,其离技术成熟还有相当的距离。
华为P9采用彩色+黑白双摄像头的方案来提升画质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手机的双摄像头开始用来为提升画质服务了。华为P9就是其中的代表机型,P9手机采用了彩色+黑白双摄像头的设计,用以提升手机的画质(尤其是高感)表现。
变焦与虚化的双摄方案
双镜头技术在经过不断的发展以后,开始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就拿OPPO最新发布的R11这款手机举例吧。R11的双镜头采用了1600万像素广角镜头+2000万像素长焦镜头的组合。这样的硬件组合,可以让R11上实现2倍的光学变焦效果,在构图上相较于定焦镜头的手机来说,可以更加灵活和方便。在长焦拍摄时也可以获得更好的静物细节表现。
OPPO R11
OPPO R11采用双摄像头的配置
OPPO R11的变焦效果展示(左侧为2x模式,右侧为1x模式)
出色的人像拍摄模式也是双摄像头的的主打功能,在OPPO R11的人像模式下,我们可以利用双摄像头的独特优势来达到原有大光圈单摄像头也无法完成的虚化效果。而这对于人像拍摄而言,会是很好的一个帮助。
实现类似于单反的背景虚化性能(OPPO R11实拍样张)
从实际样片来看,人像模式下被拍摄人物主体清晰,背景虚化自然柔和,在背景比较杂乱的情况下可以很好的突出主体烘托气氛,相信一定会收到女性消费者的喜爱。
新一代的智能手机都采用了和OPPO R11相似的双摄像头方案,一枚广角镜头一枚长焦镜头,不仅可以实现变焦拍摄,而且还能够实现单反相机的背景虚化效果。无论是外出滤镜拍摄特写照片还是拍摄人像照片均有出色的效果。也是现阶段双摄像头配置方案中最具实用价值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