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液晶电视

无辜还是无知?10亿网民沦为BAT赚钱工具

就在刚刚落幕的“脸书数据门”事件中,FaceBook因涉嫌5000万脸书用户的个人隐私泄露,而一度面临2万亿美金的巨额罚款,这样的“Global Accident”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只是又一个痛击意识形态区别的理由,实际上,隐私数据安全隐患早已在你我身边被触发。

脸书“数据门”爆发之际,我们必须也要来反思一下

2万亿美金的罚款,甚至比两个苹果公司的市值(苹果公司市值不足1万亿美金)还多,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算式:2万亿美金除以5000万用户,约等于每个用户的数据价值为4万美金(约等于24万人民币),而与脸书使用者同样身为用户的你,知道自己的隐私数据价值如此惊人么?

(根据美国法律,对于惩罚的量化标准更多是估算公司市值以及承受能力,这里列出这样的算式只是为了让大家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珍贵,不作为严谨参考)

扫码有惊喜还是惊吓?

反观我们国人所处的环境,你很可能因为地铁上的所谓“支持一下,扫个二维码”,或者一个离谱的性格测试,就将具有价值的隐私数据拱手送人却不自知,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每个人的数据都拥有巨大的价值,众多企业将其视作“金矿”,占领数据全力顶端,已经成为了大数据时代“制空权”的重要筹码。

站在数据权力顶端的,很可能是哪些真正能够使用好数据的企业,就像BAT。而随着人工智能、新零售等行业一个又一个的踏上风口,大数据产生的商业价值也愈发被企业重视,这些握有数据的一方,也急需将手中的数据能力兑现,似乎这样才可以站在未来战略的至高点。

· 可是,我们这些被争夺的普通用户的权利得到保护了吗?互联网企业们又是如何获取我们的隐私的?

根据某项较为可靠的数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国网络黑产的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150万,市场规模高达千亿!诚然,笔者身边也有曾经从事过这些行业的朋友,据他们的解释,如大数据风控公司一样,野蛮的用户数据私下交易,在行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当大数据已成为现实,隐私还会是“隐私”么?

当然,与网络黑产获取用户信息的低级和野蛮,互联网公司获取用户信息的手段则显得有些狡猾。我来举一些例子,我们在授权某个APP访问我们设备内照片权时,或者是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与好友互动,又或者是无意间登陆一个网站,都存在信息被实时获取的可能性。

你的隐私时时刻刻都处于危险之中

很多业内人士非常反感这种数据的获取方式,他们认为这种获取非常的过度,因为数据也分为有效和无效,大多数企业对数据的使用率很低,就好像到用户家里搜了一圈,拿走了许多,但有用的信息却十分有限,这样做既伤害了用户,自己也没得到什么好处。而在这个过程中,谁又来问过我们是否愿意“交出”我们的隐私信息呢?

通过对于桌面端软件的监测,我们也发现,现在几乎所有的软件都存在侵权的问题,甚至有很多软件一半以上的带宽使用的目的是上传用户的信息,他们不仅能上传用户在电脑中的数据,甚至还能够记录用户的账号信息。PC端的软件情况如此,反观移动端这种情况只会更加过分。

剑桥分析因将脸书数据非法授权给第三方而倒闭

以脸书为例,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通过性格测试软件,把通过脸书收集的5000万用户数据授予了第三方。而反观国内,我相信每一个活跃在社交媒体的朋友,对于一些所谓的性格测试软件都应该早就耳熟能详了。

这些匪夷所思的小测试,你见过么?

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各类APP,都充斥着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小测试”。而估计很多朋友在急急忙忙进入之前,都没有好好看到有“授权登陆”这几个字。而你授权给了它哪些信息?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另外,我们在手机上安装一款新软件的时候,也会被要求访问你的通讯录和地理位置等信息,而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用户都会选择“同意”。

“是否经过用户允许”,确实是判断企业使用用户信息到底合不合法的重要标准,而作为用户的你,也确确实实授权他们用了你的隐私信息,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呢?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得不用隐私交换便利。

不同意任何一项,都无法使用软件

我们以地图软件为例,在初次下载使用之前,它会询问我们是否同意它读取我们的位置信息、以及相册信息的读取与写入权限,而当我们否决其中任何一项,都无法使用这款软件,而作为用户的我们根本就没有选择权。而这样的现象并在国内的软件环境中并不在少数。一句话,要么把隐私给我,要么就别想用!

过度采集用户的信息,在互联网行业中是非常普遍的,另外一方面因为保护隐私意识匮乏,很多用户可能在无认知的情况下签下了“同意泄露个人隐私的协议”,像这样的擦边球行为在互联网行业中是非常普遍的,各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协议中经常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字游戏,而你在安装的时候,又会花多少时间去看他们那密密麻麻的用户协议呢?

我们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与脸书为例,粗看之下,二者之间的用户隐私协议差别并不大,但是却存在“做起来”“说起来”的差别,这一点从隐私协议的结构安排,和自条目的细分就可以看得出来。

腾讯用户隐私协议条款

腾讯的条款以大纲的形式呈现,只能够显示一级条目,简单又粗暴,而相对的,具体的实例较少,用户想要找到的参照案例较少。

相反,我们再来看看脸书的用户隐私协议,这是一个较为严密并且具有分级结构体系的条款,在内容上每一个小章节都会附上具体的使用场景描述,对于采用的技术手段也会有具体的说明,一目了然,可操作性非常的强。

脸书用户隐私协议条款

另外,互联网公司对于用户是不是尊重,还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这个平台是否允许我们注销自己的账号,脸书的隐私条款上写的十分明确,用户可以随时注销自己的账户,并且脸书官方也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有关于用户的数据,反观微信直到去年才上线了注销制度。而QQ则是今年才开始实施。

我们放眼国内的互联网大环境中,允许用户注销自己账户的寥寥无几。更为尴尬的,可能是国内互联网用户隐私条款的完整局面。就在去年,有媒体对于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进行了调查,拥有独立的隐私政策的公司,仍然谈不上“大多数”。

也就是说,用户在使用这些公司制作的软件时候,甚至有的公司并不会告知你的数据是怎么被收集的,他们具体收集了你的哪些数据,更别指望他们告诉你,你的这些数据被收集之后会被用在什么地方。而当你觉得有些数据被收集的不太妥当,想要删除的时候,多数都会投诉无门。

我们的“国民爸爸”马云在2011年在第八届网商大会中演讲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他说:“你们知道购买最大的内衣罩杯的消费者是在哪几个省?我这儿有!最小的是哪个省?是浙江省。”作为中国在全球影响力最高的人物之一,身处金字塔尖的马云竟然无意识的将用户数据作为谈资脱口而出。

大数据的威力可见一斑,但是我们不禁要想,如果这些用户数据一旦泄露,究竟该算谁的呢?价值两个苹果公司市值的教训,BAT能承受的起么?由此可见,国人的数据隐私安全问题,远比美国更为严重。

马云发表的一番有关胸罩的言论...

· 要隐私还是便利,谁来问过我们愿意不愿意?

今年3月,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参加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回答最近颇受关注的数据隐私问题时,发表言论说:“中国人更开放,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利性”,而这样的言论让不少对于互联网隐私问题敏感的人,感觉到了被冒犯,我们怎么就成为了“愿意”用隐私交换利益的人呢?

李彦宏在2017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

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我们的确用隐私换取了便利,我们用位置信息换来了更加精准的外卖和打车服务,我们也用阅读习惯换来了更加精准的新闻推送,用购物喜好换来了更加精准的商品推荐。但是,这就意味着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用户“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么?

“以下信息根据你的兴趣推荐”

坦率的讲,在目前阶段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中,我们的确不得不用隐私交换便利,要知道随手叫车、招手即停已经过时了,而计划出行与更为精准的信息获取成为风尚的今天,我们也确确实实的离不开这些时刻瞄准我们隐私数据的软件,有些东西一旦使用之后,就回不去了,这是科技进步而带来的弊端。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大数据产业仍旧面临许多问题,从采集到应用全周期的各个环节,其中还包括数据质量,数据隐私、以及数据采集的界线在哪等等方面,特别是在用户数据的流通上,仍旧面临灰、黑色产业链的拷问。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发展的太快了!快到很多法律法规根本就跟不上它膨胀的速度。

尤其是在大数据方面,2017年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以及“两高”对于个人信息的司法解释,在这一方面都是一笔带过,关于企业怎样收集,怎样利用隐私数据的条款目前尚不清晰,尚没有惩戒措施,这就导致了目前国内大数据环境下的界线模糊,主要靠的是“自律”,而在这个人人将数据视为金矿的今天,“自律”又能产生多大的作用呢?

将数据视作金矿的今天,企业的“自律”能起到多大作用?

提升自我意识!别为蝇头小利而失了安全

对于隐私安全问题,我国法律修缮正在逐步努力,而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此,从一开始行走于灰色地带的网络灰产横行,到现在的私自泄密用户个人隐私50条以上即可入刑,现在的灰产黑产现象已经大幅改观,法律的发力是明显且具有成效的,改善我们的环境,更多的则是需要我们提升自己对于隐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只要你依旧生活在互联网时代,那么隐私安全的问题就无法避免,而我们要做的,似乎就只是尽量不要进行无意义且不可靠的信息传播分享,例如性格测试软件,再例如来源不明的软件,一旦此类软件提出收集隐私数据的要求,请不要一味的同意,这样说不定能少接几个骚扰电话。

展开全文
人赞过该文
内容纠错

相关电商优惠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读过此文的还读过

点击加载更多
说点什么吧~ 0

发评论,赚金豆

收藏 0 分享
首页查报价问答论坛下载手机笔记本游戏硬件数码影音家用电器办公打印 更多

更多频道

频道导航
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