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数码影音

《三分钟》你和陈可辛差的不是iPhone X

陈可辛的《三分钟》让iPhone X再一次成为一款备受争议的手机。这个春运为题材的短片让iPhone再次站到风口浪尖。可各位在开喷前是否思考过,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了摄像本身呢?而我们大家和陈可辛导演之间差的究竟是iPhone X还是其他更重要的呢?

配件该不该有 被“宠坏”的消费者

如今手机摄影的快速发展,让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不少人的主力拍照设备。而苹果则通过这次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更多人开始思考,是不是手机也可以成为视频的主力拍摄设备呢?而正是这时,终于有人说出了症结:摄像不只是摄像机本身,还需要大量的配件支持。而也因此得出结论:陈可辛的iPhone X的不是你手里的iPhone X。前边都挺对,这结论可就严重跑偏了。这个逻辑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你究竟把iPhone X作为一个手机看待,还是将它最为一台摄像机来使用。

《三分钟》有没有误导消费者呢?或者说,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这台iPhone X呢?

在幕后短片中,我们看到陈可辛导演在使用iPhone X时用到了大量配件

视频拍摄需要大量的系统配件:监视器,滤镜系统,记录仪,音频记录系统,稳定器等等(图为索尼RX10的视频录制方案系统)

摄像机使用极其强调系统性,这一点和相机使用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人因为相机的普及而对摄像机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解。不同于相机这样镜头+机身组成系统的方式。机身+镜头只是完整摄像系统的一部分,此外还需要大量的重要配件支持。其中包括:监视器,稳定器,专用框架,指向性麦克风,必要的摇臂系统(其中包括无人机飞行器)。而除了这些专业硬件外,专业的软件更是必需的。以Filmic Pro这样的软件为例。通过色彩配置文件,log的使用来调整视频的明暗修正和色彩风格处理。

最顶级的摄像机,也同样需要大量配件辅助,比如这台ARRI ALEXA 65

实际上,任何一个完备的视频拍摄,都需要大量的专业配件支持。我们如果把这里的iPhone X换成任何一套专业摄像设备,这些提及的配件都是必备的。而不是说把iPhone X换成5D IV,换成GH5或者换成ARRI,这些配件就不需要了。实际上,越是高级的设备,所需要的相应专业配件就更多。之所以大家不知道,其实这都源于另一个问题,大家习惯地用摄影的常识来衡量摄像。但这些常识对摄像领域实际上是错误的。说白了,是诸位如今已经习惯被”宠坏“了。

摄像≠摄影 一字之差的天壤之别

相机系统的高度简化与易用化让大家产生了一种错觉:摄影很简单,同理摄像也可以很简单。但实际上,视频拍摄的门槛远比照相高得多。如果说相机你熟悉操作后可以拍摄出好看的照片,摄影机可不是你会用了就能拍摄出好看的视频。镜头视角,故事性,脚本安排,等等着一切都是一个好视频必备的。换句话说,相机终究是瞬间的记录(大多情况而言),摄像则是过程的记录,这种本质上的区别让两者的门槛有着天壤之别。

手机让摄影大大简化,极大降低了这一领域的门槛

照片拍摄的技术需要和视频拍摄的技术需要有着很大本质上的不同,这导致摄像必需依靠大量的外置配件来实现拍摄目标。我们以防抖为例。相机防抖,是指保证相机在快门工作期间保证画面的稳定性。而对于视频拍摄而言,视频不追求瞬间的防抖,而是追求整个拍摄过程的稳定。这不是单纯靠机身的技术进步能够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最早的三脚架,滑轨,到后来的斯坦尼康,再到如今的电动稳定云台等等。摄像系统的确在进步,只不过这种进步不只是机身,也还有配件系统的变革。

对功能需求的不同,同样追求稳定摄像则必须依赖相应配件

所以说各位,咱们是被“宠坏了”的科技受益者。相机技术的发展让大家误认为摄像技术进步到高度集成化也是理所当然。拥有拍照功能的手机能拍摄出接近相机感的照片,那么自己用手机拍摄出接近电影画面感的视频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可实际上,这之间可是差着不知道多少专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

配件很重要 摄影其实也一样

实际上,配件对于摄像和摄影都同样重要。换到大家熟悉的相机概念上:滤镜,三脚架,云台,闪光灯,等等这些也都直接影响我们的最终照片效果。换句话说,我们的拍摄技巧和照片,同样依赖于配件。

摄影也需要配件,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三脚架

比如我们常谈到的风光摄影,长时间曝光可以说是大家如今非常熟悉的技巧了。而长时间曝光时经常会用到的配件就包括三脚架和滤镜。没有三脚架,我们是不可能进行长时间曝光拍摄的,而我们显然不会因此而去责备一个摄影师使用三脚架误导了消费者吧。

闪光灯庞大的配件系统,各位了解或者见过么?而这些是很多照片拍摄的必备配件

笔者当时拍摄这张照片时,还至少用到了3盏闪光灯和1个柔光箱

再延伸一些,我们想要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用光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大功率闪光灯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配件。而很多通过闪光完成的摄影作品,普通机顶闪光灯是无法满足补光需要的,都是使用外置大功率闪光灯。而这相关的配件就更是多到夸张:反光罩,柔光纸,蜂巢,滤色片,雷达罩,反光伞……等等这些都是必备的配件。

说到配件贵,布朗闪光灯,一个灯头就要将近6万5千块,不包含任何其他配件哦,而拍照你不会只用一个灯头的……

说白了,大家日常接触到的摄影,也只是对技术要求最简单的摄影的一小部分。当你深入了解摄影后,你会发现玩儿相机同样需要大量配件,而且这些配件的价格更是贵到夸张。动辄就是相机价格数倍甚至是数十倍。之所以大家不了解,是因为大家日常没机会接触到。反过来讲,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一个严谨的影像作品,使用到大量的专用配件就更是再正常不过了。如果大家能接受三脚架,闪光灯,滤镜这些摄影配件,那么为什么要特意对一个导演拿出的高质量春运短片去苛刻地讽刺附件的使用呢?这是不是正因为陈可辛导演用的是iPhone X呢?

事件中最大争议:转接专业镜头

整件事件发酵过程中,争议最大的实际上就是网上传出的iPhone X是不是真的转接了镜头使用。如果真的出现了iPhone X转接镜头的情况,那么苹果的确应该就此进行说明(官方幕后视频中并未出现)。专业镜头的转接将带来几个最大的不同:不属于iphone X可拍摄的视角,不属于iPhone X可拍摄的景深。

实际上手机镜头配件已经非常成熟了,手机摄影也常常会用到,连蔡司都有生产

不过从视频的各个画面来看,笔者并未发现明显能看出利用转接专业镜头拍摄的镜头。因此的确存在有人为了超热点而恶意抹黑的可能。这就只能等待未来事件的继续发展了。而且换句话说,实际如今手机摄影用相关镜头配件都已经极其丰富了,大家在手机摄影时也会使用到各种附加镜,如此来看,摄像时使用也是顺理成章。

革命摄影之后 改变摄像领域

通过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iPhone X在被关注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如今作为拍摄工具的进一步拓展。短短几年时间,手机已经对摄影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而如今手机甚至已经要开始改变摄像界了。

iPhone X的视频功能的确非常强大,甚至凌驾于大部分专业相机和主打摄像功能的相机

就本身的视频拍摄性能而言,iPhone X的确有自己值得骄傲的资本。4K 60p和1080/240p的高帧率拍摄性能的确非常优秀。我们反观整个相机行业,拥有4K 60p视频拍摄能力的机型如数家珍(1DX II,GH5,GH5S,没了……),1080/240p就更少了。这方面而言,iPhone甚至优于大部分主打视频拍摄的相机,光这一点就足以让人震惊了。

手机拥有如此成熟的拍摄配件,这本就非常惊人了,很多相机都不一定拥有如此丰富的配件

此外,iPhone X本身能够拥有这么多的摄像用配件使用本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摄像这个行业的门槛比相机还要更高,其系统性更强。而能够拥有众多配件可以使用,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的。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里有如此多的成熟配件系统可用,意味着摄像行业真的有大量用户真的使用iPhone作为拍摄主力。

2015年时的CES现场,笔者就已经看到iPhone成为不少媒体的主力报道设备了,可见当时配件就相当完善了

宾利的广告Inteligent Detials,全部用iPhone 5s拍摄,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找找看

当时视频也用到了大量的专业配件

这一状况其实作为科技媒体从业者是最有感触的,早在3,4年前的CES上,笔者就已经见到大量海外媒体使用iPhone作为视频报道的主力机型了。而如今智能手机正从简单的报道视频拍摄向专业视频拍摄领域进军。而实际上iPhone拍摄这种专业范儿的视频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3年前,宾利拍摄过名为Inteligent Detials的广告短片,而当时的拍摄设备可是iPhone 5S(另外,剪辑设备是iPad),怎么样,各位感到震惊么?

iPhone X以外 怎样做更好的企业

回归到《三分钟》视频争议本身。其实从最基本的概念上,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是宣传片,其性质可以定义为广告。这个基本的分类上就和不少网上争议的点有着本质区别。苹果并未将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作为官方样片放在产品介绍页中,而是明确这是一支广告,因此,不存在强调视频质量的原始性的要求,这一点上吐槽误导性是一个很基本的错误。以样片和测评的标准要求广告,这本身就是个奇怪的出发点。

尊重拍摄本身,就更改对拍摄设备和流程严要求,而不是单纯的以手机为噱头

再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从拍摄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陈可辛导演的地位和专业性笔者认为无需多言,作为视频拍摄的承接方,保证视频拍摄质量是基本的职业准则。那么,为iPhone X准备这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准备,是很职业的表现。如果陈可辛导演真的什么专业配件,软件都不用,而只是拿着一台iPhone X手持拍摄,那才是不负责任的作品。

实际上,我们手里的iPhone X是和陈可辛导演间唯一的相同点

陈可辛的iPhone X和你的iPhone X没有半毛钱关系”,很刁钻的角度,或许是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共鸣。可真按照这个理论,咱这日子就没法过了,我们用的相机跟大师用的相机没啥关系,你用的手机和你喜欢的明星没一毛钱关系,在扭北刷了圈速记录的GTI,也不是你堵在二环的高尔夫。实际上,我们和陈可辛之间,唯一相同的就是iPhone X,其他的才是他成为了陈可辛,而各位成为了现在的我们自己的原因。

苹果每年都有新年的宣传短片(图为2016年苹果广告《送你一首过年歌》)

最后我们说回广告本身,可以说这次苹果邀请陈可辛导演拍摄的 《三分钟》,是风格非常苹果的。除了最新陈可辛的《三分钟》外,我们不妨回看下这几年苹果的新年广告,2015年的《老唱片》,2016年邀请李宗盛拍摄的《送你一首过年歌》,这些广告视频都是有着浓浓的人文关怀。不止在中国,在海外每年苹果在圣诞节期间的这种温暖感十足的广告更是比比皆是。比如之前邀请Stevie Wonder拍摄的someday at christmas和圣诞广告《The song》。或是动人的情节,或是优美的旋律。苹果的广告一直都不是硬生生的塞给你一个手机说他有多好,而是总能在正确的时间拿出内容来打动你,这才是它最成功的一点。

不聊产品,苹果同样可以打动你

在各位关注陈可辛导演的iPhone X到底用了价值多少个iPhone X的配件的同时,你究竟是或否被这个《三分钟》本身所打动呢?整个视频里没有一个大牌明星站台刷脸, 没有各种华丽的参数堆砌。有的就是大家在春运时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这才是我们看到的广告之间最大的差距。而当作为所以手机厂商的“敌人”苹果拿出了这样有温度的短片的同时,同行们拿出了什么呢?

一年年短片的变化,也能看出苹果对中国文化的愈发深入了解

针对中国市场,苹果的新年宣传片一年年的拍,从《老唱片》到《三分钟》,更能看到苹果对中国文化的把握越来越成熟。各位,这可是一家老美的公司来到中国最后拿出的让中国人感动的视频,那么与此同时,我们国人自己的品牌拿出了什么呢?

技术与人文的结合,乔帮主当年说过,如今苹果继续实践着

不只是看到感动的视频,苹果还会告诉你你能怎么去录制动人的视频

这些问题下,大家是不是能冷静下来看待这个《三分钟》的宣传片了呢?更难能可贵的是,苹果在这个《三分钟》之上的延伸。在苹果的平台上,上线的不只是《三分钟》这一个作品,同时还有《三分钟》幕后的更多介绍,慢动作,视频情感,人像光效,营造电影感 ,特殊视角,运动镜头的介绍,这些苹果都一一展现给我们这些观看者。正如笔者早在iPhone X发布时就说过的话题,苹果从不只是着眼于某一款产品该达到怎样的性能,而是一直如当初乔布斯所说的:To live is to change the world(改变世界)。看过苹果的三分钟和它的相关视频,是不是激起了你对视频拍摄的兴趣呢?如果做到了,那么它更不只是感动各位这一个层次了。一个真的有理想的企业该有怎样的表现和作为,苹果还有太多值得我们中国同行们去学习的。

展开全文
人赞过该文
内容纠错

相关电商优惠

松下GH5s

松下GH5s

10998
50人评分
92%好评
松下Lumix S5

松下Lumix S5

7998
667人评分
98%好评
松下LX10

松下LX10

3398
948人评分
98%好评
松下G9

松下G9

6898
150人评分
90%好评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读过此文的还读过

点击加载更多
说点什么吧~ 0

发评论,赚金豆

收藏 0 分享
首页查报价问答论坛下载手机笔记本游戏硬件数码影音家用电器办公打印 更多

更多频道

频道导航
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