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企业站

共享单车比滴滴模式更有前途吗?对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的名字赚足人们的眼球。如春风鸟语初临,一夜之间遍地花开,ofo、摩拜、永安信和小蓝车们竞相在各大城市开始部署自己的战线。这种模式和当年的滴滴如出一辙,巨额的融资让市场疯狂扩张,但共享单车要比滴滴更有前途吗?笔者认为是的。

单车起,只因最后三公里

共享单车能够突然兴起的原因很明确, "最后三公里"问题被积压太久了。

作为一个交通难题,其给政府带来了很大困扰,即便是加大交通财政支出,增加车辆频次也一样无济于事。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方面,单北京每年就需要支出超过200亿的补贴。在用户方面,打车成本高,公交难直达,骑车怕被偷,走路又太远让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尖锐,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共享单车这种商业模式开始迅速走红。

共享单车的特点是什么?不怕被偷,随用随停,价格便宜,健康环保。这不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吗?同时,由于充分符合资本方投资的三大标准:用户基数大、使用频次高和刚需性强,使得资本快速进入这一市场直接促进了共享单车的爆发。

红黄两家市值都超百亿

单以2017年来看,1月摩拜融资2亿美金;随后,ofo融资4.5亿美金;2月24日和28日,小蓝车以及永安行先后完成融资。与此同时,ofo估值138亿元,摩拜估值105亿元,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城市部署方面,ofo于3月18日拿下兰州后已经达到了40个城市,而摩拜也已经进驻了近30个城市。而各种得到新得到融资的共享单车企业也开始竞相发力,填补空缺。一时间,共享单车的蓝海被杀成红海。

这种模式几乎完全复刻了滴滴的发家史。出租公司长期垄断导致用户打车困难,司机收入不高。滴滴的出现让市场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再加上滴滴、快滴、Uber三家背后的BAT三巨头大力投资,打车市场的扩张在全国迅速呈现席卷之势。即便抛开"共享"二字不谈,这些剧本也太眼熟了。

单车兴,吹尽狂沙不见金

共享单车的需求是存在的。共享单车的主体是企业与政府合作,在密集地区进行单车的部署和共享。而滴滴也是为了解决出行难题,填补出租车市场不足空缺,解决出租司机收入不高的难题而出现的。二者的开启模式都在于用砸钱的方式来获取市场。

滴滴、快滴和Uber之争当年的惨烈人所共知,虽然不需要考虑汽车的维护和损坏问题,但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补贴力度节节攀升,有数字显示滴滴快滴两家大战时补贴所砸资金至少40亿,两家合并后与Uber的市场争夺中再砸的数字同样巨大。

需求量大引发成本上升

自2016年以来,全国30多个城市中共投放共享单车200万辆,而预计到今年年底,共享单车的产能将会达到3000万。代工大厂富士康的一个工厂表示,摩拜一个月要30万辆,ofo要50万辆,时间紧任务重,自然推高了代工和成本价格。

可是,单车们的收入链却并未成型。蓝海之争尚未结束,活动和补贴一项都不能少,更不用想什么涨价问题。现在的共享单车使用价格低廉,回本时间普遍被定在了一到两年,但是两家在各种活动和市场争夺之中回本时间不断推迟。而且单车破坏问题导致的维护成本上升,砸钱开市场之路走的十分艰难。

数据显示,ofo用户上报故障比例为39.3%,摩拜因为车的打造成本更高,故障率也低一些为26.2%。每3辆车坏一辆,回本和盈利的时间都将拉长一倍。更何况,自行车正常的使用寿命也不过三年,使用频率越高消耗越大,寿命自然未必能达到预期长度。

单车哀,运营搅局乱象在

如果不赚钱也就算了,毕竟新生市场在蓝海状态需要的影响力而非盈利能力。但是这种混乱中滋生的市场必然伴随着更多的乱象。

共享单车的乱象主要存在于两方面,资金和管理。共享单车短期的利润点在于押金,ofo押金99元,摩拜押金299元,而两家公司所持有的押金超过了60亿元人民币。这就让网上出现一种声音认为这容易涉及非法集资。

在退款时,摩拜退押金需要2到7个工作日,用户预存款退款则会更难。目前各家企业都在打着活动的旗号拓宽市场引导消费者充值,可是充值之后一旦服务不满意需要退款时,必须拨打客服才有一定可能退回,这种乱象也给工商和税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乱成一团的单车

而管理方面则主要存在车辆分配不均及乱停乱放问题。一般来讲,共享单车最理想的状态是连接公司、地铁站、住所的作用。但是,上班族多呈现潮汐式的涌动,使得高峰期出现一难求的窘境,如果再增加车辆数量则有可能出现低峰期堵塞交通的可能。

此外,很多城市的自行车道设计较窄,或者会与机动车道或人行道重叠,单车数量激增后带来一定的交通隐患。更混乱的在于,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由于不存在被收缴和扣车的顾虑,用户的停放变得更是肆无忌惮。

单车行,监管合并双刀灵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滴滴的现状是这样的。蓝海之争最后和平解决,砸钱拼市场最后拼得三家归晋,滴滴快滴合并最后收购优步。而针对乱象,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提高专车司机门槛,增加相关监管条例,让市场回归有序化。

共享单车所面临的的最大问题无疑就是乱。而解决这一乱象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先例。依靠政策落实监管,企业层面借助合并以及规范化运营,提高个人素质以最终实现共享单车环境的改良。

从本质来看,共享单车虽借共享之名,却依然是典型的B2C模式。与滴滴的共享出行不同,滴滴模式是司机与顾客直接完成交易,滴滴作为平台存在;而共享单车依然是用户与企业间完成的商业行为。此类行为的解决需要监管部门施加压力,增加对押金的流向透明度监控,提高行业进入标准,设置单车标准等。

单车破坏问题十分恼人

单车破坏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意或者无意的破坏;而另一种则是行业间的恶意竞争或者因为损害某些人的利益而导致的破坏。这其中包括的大批量的单车蓄意破坏、单车信息破坏以及二维码篡改等。

笔者认为在个人方面,将个人对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利用押金、信用体系等多种手段向使用者施压。同时,规范共享单车使用,提升单车质量,增加定位系统辅助。行业间的恶意破坏,可以通过立法和条例进行解决,尽早成立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规章,保持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加强对共享单车和用户账号的使用监督,一旦发生问题可以追根溯源,确保责任到人。

在乱停乱放方面则需要企业的监督。利用精确定位确保用户骑车后可以将自行车停放至地方政府所划分的共享单车停放专区,对于乱停乱放的行为在施压的同时可以派遣团队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困扰。

至于监管方面,建议监管部门联合企业针对早晚用车高峰期,保障共享单车能够停放在人流量较高的地区,协调部署单车停放地段。而并非一味的增加共享单车的投放量。目前,北京西城区已经开始要求ofo和摩拜控制城区内的共享单车数量,并且企业需要派遣专人清运单车,确保停车秩序和规范管理。以便于尽早结束共享单车的乱局。

复刻滴滴却有更好的结局

共享单车的出现为解决最后三公里问题跨出了一步重要的实践,尽管目前看来他带来一定的乱象,但是随着监管加强和行业的成熟,市场必然会回归理性。之后资金链的健康程度决定企业生命力,并购、共存或者淘汰都将推进行业持续前行。

在行业崛起初期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爆发的市场会带来过多的乱象,然后遭遇大量的监管条例,行业进而回归理性、走向成熟,曾经的滴滴已经为共享单车开出了这样的一条路。但是共享单车必然会有他自己的不同之处。

共享单车的黎明到了

共享单车的廉价属性是必然的,即便今后涨价也不会涨的太多。同时,单车不具有像出租车之于滴滴的天然对手,这是一片彻底的蓝海,价格只存在于供应方和用户方的杠杆之上。

单车符合我国绿色出行的建议。蓝天战略下,共享单车甚至比公交出行更环保健康。同时,骑车也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一举两得。最重要的在于,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三公里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选择。短距离高效出行,目前自行车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虽然复刻滴滴开始,但结局却由于行业的本质差异必然而不同。

当然,以上言论纯属笔者一家之言,如果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进行互动。共享单车的未来,依然需要大家的讨论。

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
关注我们,你就是意见英雄

微信公众号:yijianyingxiong


展开全文
人赞过该文
内容纠错

相关电商优惠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读过此文的还读过

点击加载更多
说点什么吧~ 0

发评论,赚金豆

收藏 0 分享
首页查报价问答论坛下载手机笔记本游戏硬件数码影音家用电器办公打印 更多

更多频道

频道导航
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