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液晶电视

"偷窥潘金莲" 电影镜头的几种花式玩法

最近根据冯导放出的消息,我们“六爷”冯小刚执导,女神范冰冰主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就要上映了,这部电影的预告片也在各平台曝光了,根据预告片中的信息,除了让观众能够对这部电影的剧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外,我们还知道了这部电影将采用圆形遮罩镜头来进行拍摄,对于这种电影形式很多观众都是第一次接触,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对此形式并不看好,认为这是对观众的不负责。

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可以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现代艺术集合体,当然,它也有很多不一样的玩法。《我不是潘金莲》所使用的圆形遮罩画面只是其中一种,其实在现代电影史上曾经有非常多的人使用过遮罩的拍摄方法,《刺客聂隐娘》中就有正方形遮罩画面出现,在我看来这种形式是大为可行的,在沉浸在影楼风格鲜肉套路电影中的观众们,也确实需要一部好的文艺片来“洗一洗”。

电影风格根据导演来决定的

通常我们看到多数电影,都是常规的21:9画面呈现的,包含更多拍摄手法的电影大多在国外的文艺片中出现,其实我国初期电影中的镜头语言是非常严谨的,其中就包括关锦鹏执导,胡军、刘烨主演的同性恋电影《蓝宇》,这部电影镜头语言的丰富程度,是现在大行其道的商业电影所望尘莫及的。相对来说,小众的镜头语言多数出现在文艺片中,实验性质占比重偏多。商业片主要的的目的是盈利票房,所以更需要采用大众能够接受的拍摄方式。两者之间孰高孰低是没有一个清楚的界限的,只能靠观众的眼睛去衡量。

蓝宇剧照

相比于商业电影影楼风格的摄影风格,和美图秀秀一般的磨皮效果,我还是更加喜欢文艺片,题材清晰,电影的每一帧都是经过导演深思熟虑的,通过解读镜头语言,能够看到很多不摆在明面说的东西,那才是电影导演真正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今天就领着大家去解读一下笔者比较喜欢的几种镜头形式。

遮罩镜头 满足大家的偷窥欲

遮罩镜头,顾名思义就是将整个比例为21:9的电影画面通过后期制作,或者是在拍摄中布置遮挡来达到改变电影呈现画面形状的一种手段,其实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并不是首次在国内使用这种呈现方式的电影,之前就有《刺客聂隐娘》采用正方遮罩的方式来呈现的画面,但是像《我不是潘金莲》这样大篇幅剧情都是圆形遮罩的电影,还尚属于一种小先例。

《我不是潘金莲》剧照

咱们抛开这部《我不是潘金莲》不谈,单单来说说遮罩镜头。我们都知道,人眼视力是有关注点的,例如让人用肉眼盯着一张白纸看,就很难集中精神,如果在纸上点上一个点,有了焦点就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遮罩镜头就是变相的运用了人眼这种特性,从而让观众更好的对细部进行观察,同时导演也将面对画面的局限性,这也是对导演和摄制人员的一种挑战。

笔者认知的第一部圆形遮罩电影《路西法》

其实在之前冯小刚导演也曾经说过,圆形遮罩会让观众有一种“管中窥豹”的观感,能够拉远观众和剧中角色的距离,更好的以一个旁观者、窥视者的角度看电影,通常我们家中的电视产品会强调一个“沉浸感”但是遮罩镜头,恰恰就是在反其道而行之,能令观众随时的跳出剧情,对剧中人剧中事进行分析,究竟哪种观影体验更好,其实亦没有一个高下之分,动作片商业大作必然不能用遮罩镜头,因为它体现的是宏大的场面,反之对于冯导的这部“笑事不笑人”的《潘金莲》来说,笔者认为还是非常合适的。

一镜到底 欲罢不能的连贯感

一镜到底,这是一种极为考验演员,摄影,以及剧创人员的拍摄手法,在一镜的CUT当中,如果有其中一个环节出错,可谓满盘皆输,全部都要重新来过,所谓一镜到底的实现大致来说无非就是两种方式——前期的表演和拍摄的“硬功夫”或后期修饰。

《鸟人》剧照

一镜到底手法拍摄的电影,镜头的起幅和落幅的精准设计和控制,可以很好的掩盖剪辑的痕迹。同时导演也运用了一些其他技巧来掩藏剪辑点,比如在主体运动时观众往往容易忽略次要内容的变化、物体的运动过程容易被无视、镜头眩光、借用时间过渡造成的光影变化和实际光效中不经意的暗场,等等。采用这种拍摄手法的电影,就连摄影机内存容量,电量都要细细考虑在内。

《俄罗斯方舟》剧照

这种拍摄手法有及其明显的优点,那就是从头到尾观众的视角始终跟随摄像机走,这种连贯感带给观众的体验是非常震撼的,早期采用这种手法拍摄的电影代表作有希区柯克的《绳索》和获得了2003年多伦多电影节最佳视觉效果奖的《俄罗斯方舟》,几年的优秀长镜头作品当属2014年基顿主演的电影《鸟人》。作为目前来说抛开电脑特效,最难的拍摄手法,一镜到底能带给观众的震撼不是常规的剪辑电影能够媲美的。

第四面墙 打破它就是面对面

第四面墙概念,最早指在镜框舞台上,一般写实的室内景只有三面墙,沿台口的一面不存在的墙,被视为“第四堵墙”。在镜框式舞台上,通过人们的想象位于舞台台口的一道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墙”。它是由对舞台“三向度”空间实体联想而产生,并与箱式布景的“三面墙”相联系而言的。它的作用是试图将演员与观众隔开,使演员忘记观众的存在,而只在想象中承认“第四堵墙”的存在。

舞台上的“第四堵墙”

第四面墙的建立很大原因是因为现实主义剧的出现。它的出现导致了很多艺术家直接关注提升戏剧性和喜剧效果,导致这种界限破开,例如,舞台上的演员直接对观众说话就是最简单的打破“第四墙”的艺术表现方法,在漫威电影宇宙中《死侍》中,主角经常在“干正事”的时候回头和观众说几句俏皮话,这能让我们臆想中更好的代入剧情。

《死侍》

其实在我国的艺术表演形式中,有多种打破“第四墙”的剧种,笔者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相声,相声这种野路子的艺术形式,最早以街头表演为主,不画脸谱,不穿剧服,与观众无异,经常性的跳脱出角色和观众进行互动。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这种表现形式也非常多,多数用在戏剧,和恐怖片中。

纸牌屋主角在跟观众说话

距离我们较近的当属《爱情公寓》,在这部电视剧中,剧中人就经常在白背景下假意和观众交流,来促进剧情过度,和场景翻转,还有大卫芬奇导演的《纸牌屋》,和之前提过的《死侍》都是打破第四墙的影视作品,电影中的“打破第四墙”不同于舞台表演形式,舞台演员和观众可以产生互动,尔电影则不行,所以就更需要在剧情角色上下功夫,切入的时机非常重要,不能引起观众的反感,作为今天介绍的三种电影拍摄手法中,成本最低的,想做好,同样也不容易。

展开全文
人赞过该文
内容纠错

相关电商优惠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读过此文的还读过

点击加载更多
说点什么吧~ 0

发评论,赚金豆

收藏 0 分享
首页查报价问答论坛下载手机笔记本游戏硬件数码影音家用电器办公打印 更多

更多频道

频道导航
辅助工具